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实景剧《境门往事》上演:唤醒张家口商贸记忆

2025-07-10 10:09:13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连日来,桥西区大境门景区的来远堡内人头攒动,一场由本地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型互动实景剧《境门往事》正火热上演。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奢华的舞美,这场带着“土味儿”的演出,却凭借着浓浓的本土情怀、深厚的历史故事和独特的互动模式,让游客们仿佛穿越回明朝隆庆年间的张家口,亲身感受那段被尘封的商贸辉煌,以最质朴的方式唤醒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深挖本土历史根脉

  “张家口曾经也是‘顶流’,别人还在种地的时候,我们的祖辈已经做上国际贸易了。”《境门往事》制片人庞杰的话语里,满是对家乡历史的骄傲。这位土生土长的桥西区人,在北京深耕文旅行业数十年,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念头:打造一部具有张家口特色的代表作,让更多人知晓这片土地上曾有的辉煌。

  来远堡,作为明代隆庆和议之后蒙汉通商互市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张库大道的起点、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蒙汉文化交流与边疆贸易的发展。编剧兼导演王娟有着丰富的演艺经历,从演员到制片人、编导,再到此次接手《境门往事》,她深入挖掘来远堡的历史脉络,以明朝隆庆年间为时代背景,聚焦明蒙边境贸易冲突与民族融合,通过“牛黄”这一线索,串联起一段关于情义、牺牲与互市成功的故事。

  “我们就是抱着一颗初心,依托这些历史建筑,讲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属于张家口人自己的故事。”庞杰坦言,由于资金有限,演出制作算不上“高大上”:没有专业的大制作团队,没有复杂的灯光舞美,但演职人员的热情与认真,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70名演职人员中,专业演员仅5人,其余都是素人,却屡屡带来惊喜。

  28岁的闫旭在剧中饰演反派李二狗,他此前从未接触过表演,最初应聘的是NPC(非玩家角色)。导演见他形象贴合,便让他尝试这一角色。为演好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奸商,闫旭晚上睡觉都在揣摩角色,反复回想影视剧中类似角色的表演细节。“第一次演戏很新鲜,更自豪能参与讲述家乡故事,这是段特别珍贵的经历。”他笑着说。

     再现互市风云画卷

  该剧于5月份开始筹备,近一小时的正剧分为四幕,在来远堡内的四个场地依次上演。观众需跟随演员脚步移动,在行走中穿越不同场景——从暗市的紧张交易,到村庄的市井百态,再到三娘子纳贡的庄严场面,最终是隆庆和议的欢庆时刻。

  第一幕中,巴特尔与老张在交易牛黄时遭遇马匪袭击,老张为保护巴特尔身受重伤,生死关头的抉择令人揪心;第二幕通过三个并行的民间小故事展开:巴特尔带着牛黄探望重伤的老张,面临牛黄使用的抉择;黄大姐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却遭遇李二狗骗财;最终,老张为民族大义放弃自救,黄大姐也选择为互市奉献生命;第三幕“三娘子纳贡”里,身着华丽服饰的蒙古首领三娘子带领仪仗队向大明纳贡,进献牛黄;第四幕“隆庆和议”则以歌舞收尾,再现了这段促进蒙汉通商的历史时刻。

  “剧中多个角色命运交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紧凑的剧情发展,展现了那个时代里人性中的善良、牺牲与对互市的渴望。”王娟表示:“剧本不仅探讨个人命运与家国大义的冲突,更勾勒出多民族融合的美好画卷。我们希望通过故事,让观众感受到来远堡作为互市场所的历史意义。”

  沉浸互动感受历史温度

  与传统戏剧“你演我看”的模式不同,这场演出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观众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不少观众看完《境门往事》后都有“穿越历史”的感受。

  “我们主打一个‘玩’,让大家在互动中感受历史。这种沉浸式体验设计,让游客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故事参与者,在跟随演出转场的过程中深度感受历史。”庞杰解释道,观众可通过与身着古装的NPC互动,参与猜谜语、对诗、表演节目等活动获取“银票”;也能拿着银票走进“赌场”赚取更多“银票”,所得的银票可兑换独具张家口特色的文创产品。另外,更具吸引力的是“群众演员”招募环节,无论孩童还是老人,只要愿意,都能换上古装,化身宫女、土匪、商贩或蒙古兵,跟随专业演员一同排练、参演。

  这场以真实历史背景改编的实景剧,不仅展现了张家口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更通过“文旅+演艺”的创新模式进一步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七八月份是外地游客集中来玩的时间段,我们想借这个机会,让更多人感受张家口商道文化与互市贸易的独特魅力。”庞杰透露:“接下来,我们计划围绕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在大境门相遇’的情节,丰富演出内容,打造‘塞外武侠城’,通过这个IP,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记者 李晓利 通讯员 高阳 马心梦

   

编辑:李雅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