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汽车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清水社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张家口文化历史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白求恩学校在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办学的价值考量

2021-09-05 18:38:2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关彦琦 张金辉 郎琦

  1945年对日大反攻阶段, 民国察哈尔省会张家口被八路军光复, 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 从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6年10月国共谈判宣告彻底失败, 期间中共抓住和平机遇出台了 《和平建国纲领草案》, 对其所解放和接收的城市进行管理与建设, 积累了宝贵的城市工作经验, 尤其是张家口的成就巨大, 被誉为 “东方模范城” “文化城” 等。“文化城” 美誉的由来, 与延安和晋察冀的大中专院校迁入该市有关。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前身, 都曾在张家口驻留并进行一年多的城市稳定办学。 白求恩学校亦在此间常驻张家口, 实现升格大学的同时, 也将白求恩精神深深印刻在这片塞上红土。

  据统计, 从1939年9月成立, 到抗战胜利的六年时间里, 白求恩学校 “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各类医务人员928人, 其中, 军医10个期, 386人: 调剂6个期,339人, 护士5个期,203人。 加上1938年医务训练队培养的111人, 共1039人。” 此时的白求恩学校在艰苦的抗战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积累了战争环境中办学的经验, 形成了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 培养了大批政治坚定、技术优良、 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 附属的国际和平医院不仅有力配合了教学工作、 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并且完成了军队和地方的大量医疗和防治任务。 白求恩学校作为晋察冀唯一的医学教育单位,是边区的医学教育中心、 医疗中心、 干部保健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 为加强边区的卫生建设、 保障边区军民的健康、 夺取抗战的胜利, 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白求恩学校主体奉军区命令迁到张家口。 还有一部分教员、 医生及学生继续留在阜平县办学, 校址设在田子口村, 取名白求恩学校冀晋分校,1948年改为北岳医训队, 1949年迁入张家口办学, 成为华北医科大学三分校, 现为河北北方学院医学部 (原张家口医学院)。 1945年迁入张家口的白校, 自此掀开了办学历史的崭新一页。

  白求恩医科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活动在华北及平津地区的著名医疗队、 战斗队和高等学府。 其在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实现了大学的升格, 吸收了中国医科大学、 张家口医学院的优秀人才及技术设备, 在此间的办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白求恩精神在城市中得以发扬光大。 白求恩学校易名的主要原因即是发扬白求恩精神, 在张家口升格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后, 吸引和吸收了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革命队伍中。 虽然学校由农村进入城市, 城市学生逐渐增多, 但 “培养政治坚定、 技术优良、 白求恩式的医务干部” 的办学方针没有变。白校广泛开展了深入学习白求恩的宣传教育, 使更多的学员及人民群众接受到白求恩精神教育。 报考白校, 支持革命, 服务社会成为当时张家口及周边地区青年学生的理想愿望。 据载: 在张家口办学期间, “由于学校人数众多, 白求恩医科大学还不得不在 《晋察冀日报》发布停止招生的信息。” 可见, 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白求恩精神, 在张家口办学期间不仅没有削弱, 而且进一步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从后续的事实中也证明, 白求恩精神是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也是该校的传家宝。

  积累了医科院校在城市稳定办学的经验。 白求恩医科大学是晋察冀边区创办的第一所医科大学, 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创办正规化、 现代化医科大学的首次尝试,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白校从建校开始就明确了是在党的领导下, 为革命培养医务卫生人员的学校,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白校的一大特点。 进入张家口后, 面对旧职、 日籍人员, 白校不仅继续发扬白求恩精神, 还周密安排对上述人员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教育。 撤出张家口时, 大部分旧职、 日籍人员随军撤入老根据地, 可见白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良好。 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白校停课支援前线、 组织战地手术队等, 虽不是正规化办学的常态, 但学员们经受了战争的洗礼, 锻炼、 提高了业务能力, 拓展了综合素质,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为日后再深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三是教学与管理规范化。 当时包括白校在内的张家口各高校, 为实现在城市的稳定和正规化办学, 均 “通过修订培养目标、 调整管理机构、 完善规章制度、扩大办学规模、 延长学制、 规范课程教学等诸项举措, 使教学与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 如此宝贵的历史经验, 不仅是医学院校也应成为当代高校办学中坚持不变的真理。

  培养了大批为革命战争和建设服务的医疗人才。 张家口作为晋察冀边区首府期间, 吸引了解放区乃至国统区的众多优秀革命青年。 其中,白求恩医科大学 “吸收了一大批教师和学员, 新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60%, 新学员占学员总数的66%, 还有一批日籍教师”。 据估算, 1939年至1945年, 白校各级各类医学人才培养合计1039人, 平均每年173人。 而在张家口办学一年中, 不含原张家口医学院培养的学员、 中国医科大学迁出带走的学员以及短期护士训练班学员, 共培养医疗人才200人以上。 如将上述三类学员一并合计, 恐又将增加几百人之多。 在张家口入学或毕业的白求恩医大学员, 许多人成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杰出医药战线代表, 数量之众, 不胜枚举。 在张办学期间的老校长张文奇、 殷希彭等, 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医药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总之, 白求恩学校在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办学期间, 培养了大批医务工作者, 支援了解放战争, 实现了在城市稳定正规化办学和升格大学, 同时为新中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部分基础。 时至今日, 白校的办学经验及白求恩精神的弘扬路径等, 对当代大学建设尤其是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探研。

  (作者关彦琦、张金辉分别系河北北方学院讲师、副教授,郎琦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编辑:荆丽娟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