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文化历史

【浅读张家口】刘秀娟‖护佑之城——走进万全右卫城(一)

2022-05-07 18:08:45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护佑之城

——走进万全右卫城

 ○ 刘秀娟


  历史之所以让人着迷,或许正在于沉积千百年的历史洞穴中有烛火明灭,既有光亮处的所谓历史常识,又有沉在淤泥深处若隐若现、时明时暗、随时都可能被时间吹熄的微弱遗存,这明暗之间的考据、探查、对照、想象、假设、推演……正是我们确认人类存在与发展、思考文明与人性的必经之路。比如万全右卫城,经受600多年的风霜雨雪、箭弩烈火,兀自耸立于21世纪的蓝天白云之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我们从国道拐入一条极其平常的硬化路,下车抬眼便是卫城的南大门“迎恩门”,门扇已失,形若隧道的入口,我们脚下的硬化路便直穿大门通向城里——不正是一条时间隧道吗?穿过城门,就进入了历史,走向时间的另一端。城门依旧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门,没有围栏,不收门票,不时有车辆行人进出,既没有名胜景点常见的人头攒动,亦不觉得衰败寂寥,透着凡常生活的平淡与安稳。

  城门西边是一座已经看不出原样的建筑,风化坍塌得只剩夯土,间或露出内里的砖石,据说是西翼城。对面是东翼城,虽有部分坍塌,但是整体保存比较完整。我们没有直接从城门入城,而是进入东翼城,顺着外城墙,开始这一趟时间之旅。

  这是一座兵城,修筑的目的即为防守以野狐岭、虞台岭、荨麻岭等山脉形成的170多里的军事防线,以阻挡元朝破灭后退回草原大漠却时刻不忘复辟的蒙古军。这里离北京城只有200公里,是明朝内线防御的战略前沿。及至朱棣迁都北京,它于京城安危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客观上对稳固朱棣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之所以说“客观”上,是鉴于朱元璋修建此城时为求子孙不受北元侵扰,解决后患,不曾想到患出自家,儿子朱棣夺了孙子朱允炆的皇位,从南京迁都北京,他无意当中是为朱棣修了一道防线。好在都是朱家子孙,否则思谋远虑的朱元璋真是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这是后话了,其中的曲曲折折不是一言半语能说清的,历史的逻辑与巧合在这一个时段的碰撞、摩擦、妥协、偶合,不能不让人震惊于时势、命运与人性交织在一起时所形成的复杂图景。

  城墙的完好程度超出我们想象。长3500余米、高12米的城墙略呈菱形,四壁合抱着万全镇,只在北墙有部分坍塌。以中国人的习惯,古城多为方正架构,万全右卫城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却呈锐角,形成一个菱形城。这首先是受地形所限,既是兵城,占据地利是先要条件,不似民居之城那般苛求方正。当地朋友说,万全正处在风口,大漠狂风的力量令人生畏,这种形状也是顺风势而建,有利于减小风力。我想也是有道理的。古代城墙多开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万全卫城却只有南“迎恩门”和北“德胜门”两个大门,东西无门,代之以两个翼城,便于驻兵屯械、周旋缓冲,所以易守难攻,处处可见它是军事用途为先。

  似乎与军事无关的是城墙东南角曾建有魁星阁,主文运昌盛,现已不见。当地朋友指着曾是魁星阁的位置给我看,我有些不解。一座兵城为何于城墙角楼上筑魁星阁?这应该是军情瞭望之地,祈求平安凯旋还可理解,文运是否昌盛似乎远了点吧?也许和明朝重文轻武有关?哪怕是军队,一般也有文官主事,地位甚至高于武官。它在东南角楼,面向帝国的内陆和首都,是祈愿皇上和朝官们莫忘我们这些驻守边境的官员,能立功加爵?它也许不是初建时所设,而是45年之后土城包砖时所建,因为此时的“文高武低”达到了历史最大落差。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与遥想,未能求教于专家学者。从洪武开始的这种倾向,直接造成了军队力量的削弱,北有蒙古军,南有倭寇,即便如此,将士们的出生入死也不及文人的歌辞唱和。对于一座兵城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时代。

  顺着南城墙前行,偶有部分的砖墙脱落,露出夯土和砾石,虽失了青砖的保护,原本松散无力的沙土却被精湛的工艺和漫长的时间凝铸成可以对抗风雨的力量,依旧壁立。裂缝也有,但细狭分叉,形如闪电,不至威胁整体的安危,倒让人觉得有一种力量感。这些难以避免的损坏,是时光的力量,点状分散,而不是大面积坍塌,丝毫不影响整座城墙的雄健气势,青砖以及毛石仍然整饬,墙面齐整,没有东倒西歪和里屈外凸,以齐整的阵势彰显出难以破坏的秩序的力量,无愧于兵城的严密与纪律。仿若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兵,带着伤疤,依旧透出生命的顽力。

  我问当地的朋友,这是原貌吗?最近是否有大规模修复?他指给我看一处后来修补的墙面,近看略微凸了出来,这些后来者与先人们显出了格格不入,那种无法融入让人无奈又感概,发达的器械在老祖宗的手脚和智慧面前露了怯,现代化的机械无法掌握手工时代靠个体体验所积累起来的分寸感。

  绕过两处马面墙,便见东墙上掏有一洞,间或有乡人进出。洞口大约为拱形,极为潦草,洞口边缘的墙砖犬牙差互,说拱形实在是抬举了它。当地朋友说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掏的,倒可以理解,情急之下哪里顾得上好看。毕竟,这座古代兵城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一个必争之地。我们便钻洞进城。洞内夯土和砾石裸露,要么是这洞口行人很少,要么是万全人非常随性,墙洞内的高低不平保持着当初掏挖者的匆匆忙忙,这许多年来并未加以平整。倒是好事,若万全人热衷于折腾,不见得城墙原貌能保持这般。也是主政者的远见和古城的幸运,万全县城于1983年从卫城内迁址孔家庄,否则这城墙一旦成为城镇化急速扩张的阻碍,被夷为平地也并非不可能,这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我们并没少做。

  出洞回头看,便是内墙了,比之外墙的齐整,内墙的损坏显然严重得多。多处墙砖已经不见,露出高低不平的夯土层和砾石。当地的朋友指着墙边的民房让我们看,房子建得“驳杂荟萃”,在水泥红砖之间,不时会露出青砖,一眼便知和城墙的青砖是兄弟。

  从一所废弃的机械厂登上城墙,视野大开,从西北到东北一系山脉,有几个天然豁口,卫城正扼守在几个山口前,东南望,便是京城,号称“万全”,名副其实。据说当时议定万全右卫城址时,曾选定坝上兴和(今张北)一带,后经勘察,认定坝下德胜口处“背枕长垣,面临洋水,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易守难攻,守住此处,才是有效抵御蒙古军南下的“万全之策”,万全右卫城因此得名。

1651741598938169.jpg

编辑:王春亮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