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化历史 > 文化历史

【浅读张家口】陈福民‖土木之变(九)

2022-04-29 10:19:17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土木之变

陈福民

1651147126668472.jpg



  “土木之变”从局部看是个偶然事件。如果英宗不走九边宣大线而走紫荆关,也许能够避免全军覆灭自己被擒的惨局;或者他不让吴克忠、朱勇去送命,保存下六万精锐骑兵拼死断后掩护,也有可能撑到居庸关。但历史没法假设了。

  认真分析惨案地点为什么是“土木”而非别的地方,会产生一个有趣的发现。很多人喜欢引用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给出的结论,而谷应泰应该是转述刘定之的《否泰录》说法。后世学者也多沿用这个说法。

  是日,驾至土木,日尚未晡,去怀来仅二十里。众欲入保怀来,以王辎重千馀两未至,留待之。邝野再上章请车驾疾驱入关,而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殿力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野曰:“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振愈怒,叱左右扶出。遂驻土木。


1bc88d05f92373db97d8250182f24bf4.jpg


  这里说“遂驻土木”的原因,是王振顾念1000多辆宫廷后勤给养车速度太慢又不能丢掉,只好在土木等待。这样就把土木的锅甩给王振了—既缺水,还不让走。从《明英宗实录》的记载来看,八月十三日到达土木的时间是下午三四点钟,怀来城在前方只有“二十里”,只要再坚持几个时辰就能进入怀来城休整并等待宣府镇方面的援兵。土木堡只是个“据点”,完全不具备接受二十万大军与皇帝驻跸的能力。吴克忠、朱勇的失败让亲征军彻底变成了待宰盖羊。而瓦刺骑兵紧追不舍,亲征军命在旦夕,此时除了进入怀来城能够安全一些,没有其他的选择。对于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军所有人包括英宗本人,都能明白。“日尚未脯,去怀来仅二十里。众欲入保怀来”,既定目标这么清晰明确,谷应泰这里强调,说大军和皇帝在如此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放弃唯一的安全可行之策,就为了等区区一千辆辐重。这个话怎么讲都讲不过去。

  其实这个锅不必找什么人背。如果一定要有人背,那只能说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当初经过鸡鸣山时危险信号的警示。事实是,亲征军停在土木并非主动选择,而是没法再走了。很可能是先头探哨传回来信息,怀来城已经被瓦刺另一支部队阿刺知院占领了。这并非不可思议的天外飞仙,一个月前亲征军在鸡鸣山遭遇并引发“众皆危惧”的,就是这支部队。也就是说,不仅怀来城进不去,就连此前兵部尚书郎野建议甩掉辐重,让皇帝轻装简从火速进人居庸关,都不可能了。这个情况很容易理解,一个月前引发“众皆危惧”,而且又不动声色“渐退伏塞外”,可见阿刺知院这支骑兵很早就来到了这一带,并且控制了桑干河水源,他们在怀来城附近截断亲征军必经之路是完全可能的。

  “御驾亲征”这件事应不应该做,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聊问题。很多人骂他无脑亲征贪功虚荣。从结果看屈辱可笑,君臣二人的轻举妄动葬送了作为强盛王朝的明帝国,当然是不应该。但是从另一面讲,明朝是中央集权最为严苛的时代,永乐皇帝朱棣只喜欢“御驾亲征”,这个亲征的后果之一,是除了皇帝之外就没有能够独当一面带兵的人了。仁宣二帝无为而治,军事人才多是七十岁开外闲置多年的永乐老臣,像英国公张辅这样的名将虽然跟着英宗出征,摆设而已。当朝兵部尚书郎野是个文官出身,唯一能打的兵部尚书王骥正在云南打麓川。所有条件和认知层面下,英宗朱祁镇理解的战争,就是御驾亲征。他的王先生整天给他灌输“武功武功”,他一直找机会跃跃欲试。他此前特地派出去的大同总督军务西宁侯附马都尉宋瑛、总兵官武进伯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享的三万精锐在阳和卫全军覆灭了,从哪方面说他都该亲征。这个没毛病。

  毛病在于他不知道如何亲征又不听劝。仅以兵力对比这个最基础的情报数据而言,皇帝和他的亲征大军就如同一个既瞎且聋的人。事后的官修正史如《明实录》《明史》都搞不清楚亲征军一共有多少人,含糊其辞说“数十万”。广泛流传的亲征军“五十万”这个数字来自于刘定之的《否泰录》,后世学者如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沿袭此说,一时成为“定论”。但这个数据经过近年来明史学者的条分缕析,包括兵制的理论满额与实际空缺等等,统计下来认为不会超过三十万人。

  八月十五日也,将午,人马一二日不饮水,渴极,掘井二丈,深无泉,速传令台营南行就水,行未三四里,寇复围,四面击之,竟无一人与斗,皆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累如山。幸而胡人贪得利,不事专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归。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胡人亦自谓出于望外,况乘舆为其所获,其偶然哉?

李贤《天顺日录》

  李贤是随征并亲历土木之变的文官,侥幸逃回京城后做了很大的官。他的这份记录在数据方面应该比刘定之的《否泰录》真实可信。记录中所说“二十万人”,是因为亲征军八月三日离开大同前,留给大同三万人,其后吴克忠、朱勇的六万精锐骑兵全部战死在鹞儿岭,连同逃兵在内,约减损十万人。所以说亲征军到了土木时有二十万人,是非常合理的。考虑到英宗这次行动带上了五十多个朝廷重臣,他的中军大部分是京营侍卫部队与后勤给养人员,战斗力并不强。

  瓦刺从正统十四年初就开始全面战争动员,游牧民族虽然没有中原政权国家制度下成建制的职业军队,但他们兵民一体人自为战,实际投人的兵源与纸面数字往往有出人,或蜂拥而上或一触即溃。明车得到的情报是大同方向也先所部两万骑兵,从独石口南下宣府镇的阿刺知院是三万人,这个情报本身就有问题也先是瓦刺部的领袖,也是这场战争的启衅与策划者,作为中军主力部队竟然比侧翼的阿刺知院还少一万人,这根本不合情理。结合各方面情况看,也先所部真正投入的兵力被刻意隐瞒了。正是这种隐瞒,导致了英宗和他的参谋团队判断与决策的致命失误。理解这一点并不难。无论是先前的大同总督军务西宁侯附马都尉宋瑛、总兵官武进伯朱冕,还是亲征大军,大明军从头到尾就没打过一次胜仗,每次惨败都是被碾压。亲征军出发前,宋瑛、朱冕和左参将都督石享的三万精锐在阳和卫跟也先对决就全军覆灭了,亲征军开赴大同经过阳和卫时,大明军战死将士的遗体还枕藉遍野触目惊心。此后吴克忠、朱勇的六万精锐骑兵也被包了饺子而全军覆没。这样的战斗过程,如果瓦刺以少胜多,打散击溃明军是有可能的,但动辄就搞得对方“全军尽覆”的碾压性胜利,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绝对优势兵力基本上不可能办到。特别是吴克忠与朱勇相继败亡前后不过两天,推论下来,也先所部骑兵不会少于十万人,而且就一直埋伏在鹞儿岭没动地方。估计他也没想到英宗这么蠢,会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英宗和他的亲征军在之前既聋且瞎,等到吴克忠、朱勇的六万精锐骑兵连个声响都没发出来就“全军尽覆”之后,才知道也先真正的实力。那时,朱祁镇赖以亲征的真实战力都被摧毁殆尽,游戏已经结束了。土木,不过是个滑稽的落幕仪式而已。


(节选自《北纬四十度》,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王春亮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