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黄其萍右为苏春熙
人民币上人物,许多人以为是画家“杜撰”的,殊不知真有其人。这些我们熟悉的陌生人是怎么上了人民币,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现在生活得如何?
2角钱上美丽姑娘真有其人
1980年版的贰角人民币上,两位美丽可爱的少数民族姑娘真有其人,画面左边的土家族姑娘是现任湖南省农业厅纪检组组长的黄其萍。
岁月流过30个年头,当年的小姑娘已为人妻、为人母。但记者眼前的黄其萍依然光彩照人,只是多了几分成熟,她与记者聊起了当年的故事。
1979年4月,她正好20岁。国庆30周年前夕,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举行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在各地挑选少数民族讲解员。黄其萍作为湖南土家族的代表被选中了。
10月份,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开展。黄其萍在军事博物馆培训了半年普通话后,来到民族文化宫做讲解员。在展出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接待了数万名游客。有一次,来了几个新华社的记者和专业摄影师,民族文化宫的老师挑选黄其萍等4个人去拍照。那天,黄其萍拍了几十张头像。
[!--empirenews.page--]
1981年,《中国各民族》画册出版了,其中有黄其萍的照片。此后在1980年版的贰角人民币上又采用了黄其萍的头像。
回忆起年轻时在北京的岁月,黄其萍兴奋地说:“在北京的日子终身难忘。同去的104位讲解员分成两个班,我担任一个班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自然就多了很多机会参加重大的政治活动。1980年和1981年的春节,我都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央领导人一起度过的。”去年,有人透露黄其萍便是贰角人民币票面上的主人公之后,许多商家找上门来谈合作,但凡属带有功利性质的活动,都被黄其萍一一谢绝了。
贰角人民币上的另一位姑娘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苏春熙,如今她在北京过着幸福的生活,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了外语培训班。她也是被选到北京民族文化宫担任解说员,1980年的夏天,和其他十几名少数民族少女被指导老师叫去拍照。当时只听说摄影师是银行方面带来的,还说是要出新版的人民币。
当时那批被选去做讲解员的朝鲜族女孩有两名,被叫去拍照的只有苏春熙一个,正因为拍照时就告诉她头像会上人民币,因此她那天很精心地梳了头发和系了个朝下的领结。
1979年至1981年,苏春熙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做讲解员后,曾被留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工作,后来又回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工作。1985年至1987年先后到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后,到了一家韩资公司工作。1989年至1991年又去韩国工作了几年,之后回国结婚生子,之后又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了外语培训班至今。苏春熙的丈夫是回族人,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又幸福。
[!--empirenews.page--]
杨琦说:“首套10元人民币上的工人(左))就是我”
10元钱工人是个设计师
这张人民币上面的工人就是我的画像。”指着一张绿色图案的第一套人民币10元人民币,86岁的杨琦老人笑着说。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成立,并发行人民币。杨琦是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雕刻制版者和参与者,也是第一套人民币10元钞票图案上的工人原型。
出生于上海的杨琦当年在华北印钞厂专门从事解放区流通货币的设计、研制工作。1948年的一天,时任央行行长南汉宸和印钞局长杨秉超把杨琦和同事翟英找来,向他们秘密下达了重新设计、创作、雕刻人民币铜版的任务,还提出人民币票面应当尽量反映解放区和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的局面。当时,杨琦和翟英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10元、50元人民币图案上设计工人和农民形象。
由于人民币设计印制是在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模特也只能在有限范围里寻找,南汉宸和杨秉超就把杨琦和翟英当时的照片以及档案报了上去,上级领导认为杨琦本来就是工人出身,翟英是农民出身,而且都长得人高马大、体魄健壮、外形英俊,当模特原型很合适,就这样杨琦被幸运地定为10元人民币上的工人模特。
[!--empirenews.page--]
“当时没有照相机,只能请画师画好像再制版。”杨琦回忆说,1948年4月初,北海印钞厂在山东五莲县红凝镇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租借了两间放农具的房屋,开始了人民币的美术设计。杨琦穿上工人的工作裤,戴上一顶工作帽,肩膀扛上榔头,翟英穿上房东老乡的衣服,戴上一顶用竹篾片编的凉帽,肩膀扛上一把锄头,同时请来一位40岁左右的李画师为杨琦、翟英画肖像画,经过6天才完成。随后,翟英负责工农并肩联合主景图设计创作,杨琦则负责人民币花边图案的设计创作。又经过两天,两人把主景图及吉祥、如意图案合并画在样稿上,一张10元人民币图案正式诞生。经过复杂的印钞工艺,北海印钞厂印制的第一套人民币终于在1948年秋完成,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
杨琦后来随军回到了故乡上海,一直在上海印钞厂工作直到离休。如今他仍会天天动笔画国画。
第三套人民币壹圆券(女拖拉机手图)女拖拉机手美女的原型梁军
1962年4月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一元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就是新中国第一批女拖拉机手梁军,黑龙江省一家媒体报道过。梁军曾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业局的领导,现已退休。
据了解,梁军193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1948年,梁军所在学校决定办农场,派学员去参加拖拉机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梁军和同学驾驶着3台拖拉机回到学校。随后,学校成立女子拖拉机队,1950年6月,学校宣布以梁军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她还作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empirenews.page--]
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中壹角人民币上左边人物王德安,上个世纪50年代曾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后在贵州省体委担任领导。
令人遗憾的是,当记者把电话打到黔东南州政府办公室时,才得知王德安已于2006年7月中旬因心衰医治无效去世了,享年76岁。与王德安共事过的人对他的评价是诚实本分、做事认真。
几经辗转,终于与王德安儿子王建设取得了联系,他追忆了父亲的点点滴滴
1956年7月2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王德安(苗族)当选为第一任州长……后来又担任贵州省体委副主任,并从那里退休。
王德安的头像上了人民币,这件事王德安周围的同事都知道,他也对家里人说过,但王建设说,父亲并没有说拍摄的过程,他把这件事看得很淡。
当年侗寨“一枝花”,一不留神成“名人”。
2007年,经过当地有关部门的调查,确认现行第四套人民币壹元纸币上侗家女子的头像是从贵州江县庆云乡佰你村村民石奶引少女时代的头像,此事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石奶引家共有六兄妹,三男三女,她是老大,家里兄妹多,没有读过书。前些年村里搞扫盲活动,才学了些文化。 小时候的石奶引,就很是引人注目了,翘翘的鼻子,美丽的大眼睛,还有那头乌黑的长发,让她看起来楚楚动人,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不仅如此,她还心灵手巧,唱歌、刺绣、织布、染布,一学就会。到14岁的时候,她就能独立织布、染布做衣服了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