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社会

捏面人儿

2022-09-01 10:20:32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微信图片_20220901101846.jpg

      张家口新闻网讯 “捏面人儿是传统民俗,从我小的时候就有。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起这些,他们也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知道的,这个习俗年代也挺久的了。后来随着历史变迁,送面人儿也就成了民俗,每年七月十五前两三天,长辈们都要捏面人儿,捏上各种各样的面人儿送给晚辈——家里的小孩子,外甥、外甥女,孙辈们。” 刘慧敏女士,蔚县人,她小时候每年都盼着收面人儿这天,如今,她也成了送面人儿的人。

  “小时候,平时你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些面,不是不让你接触,而是白面稀少。像我们小时候白面很少,只有到了七月十五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跟大人一块儿捏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自己可以想一些小人儿的模样,或者小动物,捏成面人儿。有时候会少用一些白面,因为家里没有那么多,白面和玉米面掺和起来做。”刘女士小时候做面人儿的时候经常是玉米面多一些,面粉少一些。“记得当时做面人儿都会做一系列的,做出来以后这些小动物或者小人儿,都能讲一个故事出来,各式各样的姿势。她是穆桂英,他是杨宗保……做一些英雄人物,我做的是哪个大英雄,你做得又是谁谁谁,这挺有乐趣的。”刘女士觉得做面人儿也是开发孩子们智力、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的一个活动。

  刘女士小时候喜欢做些小制作,学做面人儿的时候她就有机会接触面,那时候大人不会管太严,让孩子们尽情去玩儿。“你就可以尽情地去做你想象中的一些东西,那时候家里大人跟孩子在共同完成你想要的作品,大人当然也做一些。可能也不会太像,但抓住主要特征去做,做一些英雄人物、历史典故。做的过程中大人也会给你讲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我们做面人儿通常先做最简单的,就是做一个单人。那会儿不用筷子,用高粱杆儿,把它洗净了,剪成一样长的两根儿,把面搓成一个长条儿,把两根高粱杆儿用面缠到一块儿,就在这个面上依次做上头、身子、手,还有腿,脚。身上点缀一些花儿,这些东西都很夸张,包括头上戴的头饰,眉毛,眼睛。再用尖的东西,类似牙签儿作用的小棍儿,在嘴那儿扎一个小窝儿,找一个小红豆粘在一块小的面上,再摁到鼻子下边,这就是一个小嘴儿,红嘟嘟的小嘴儿就出来了。”刘女士讲得真是太生动了。

  “我们还做爬娃娃,就是对头娃娃,一个身子两个头,这个爬娃娃就挺难做的。想做一个比较完美的特别漂亮的爬娃娃可要费上一番功夫,反正小时候都喜欢做这个爬娃娃。还有一个比较难的,就是三头娃娃。”刘女士回忆,那时候做的都是比较小的面人,小兔子,小猪,蛇——十二生肖,因为面少,做的时候可能很小,等面发起来时候就会变大一些。“当时是母亲跟姐姐来教你做一些传统的面人儿。还有一些你自己充分发挥想象的。亲手做出来,能吃又能观赏,我特别喜欢做这个面人儿。”刘女士边做边讲。

微信图片_20220901101923.jpg

  刘女士说,做面人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乐趣是动手做,是把自己想的东西呈现出来,做好了心里特别高兴。现在我也喜欢带着孩子们一块儿做,我是想让我们家里这些孩子一直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小孩子们看这些东西也特别喜欢,有时候他们自己捏一些小面食,小动物,体会到了动手做的乐趣。就像我们小时候,做面人儿动手动脑,现在孩子们学着做一做,也算一堂生动的手工课吧。”听了刘女士捏面人儿的故事,看着眼前生动有趣还飘着面香的面人儿作品,我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记者 张蕾)


编辑:李雯雯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