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即时新闻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才 > 张家口人才

张老师的写作乐事

2022-11-16 15:54:17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最早看到张燕峰老师的文章,多以生活随笔的形式分享生活,感念亲情,因为满溢着真情实感,读来有共鸣,所以也推荐给读者们共享。近来,张老师已经开始涉猎书评等更专业,难度更大的体裁的创作了。对文本深入的思考,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相应的文艺理论知识……都是写好书评的必备条件。而走上写作之路,于张老师而言源于“偶然”。

  “人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言不虚。父亲曾是校长,酷爱读书,下班回家总是手不释卷,还没有上学的我对书有了向往。到小学三年级,我认识了很多字,就开始磕磕绊绊地读起了长篇小说。父亲的引导让我爱上了阅读,即使初三学习最紧张的时候也读了很多书。”张老师是学校的教师,刚调到怀来县城小学的时候,她内心非常忐忑,因为20多年来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她把最孤独迷茫的感受写了下来。一个亲戚无意间看到张老师的文章,觉得文笔细腻动人,就帮她推荐给了编辑,张老师的处女作就发表在了《张家口日报》上。儿子升入初中,张老师与他约定:“你好好念书,将来考上不错的大学,我好好写作,争取发表在《读者》上。”张老师觉得,文章能不能发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行动可以鼓励儿子。

  “最初的文章无论是构思还是表达都非常稚嫩,但是也很幸运,有不少文章也被编辑选用了。2012年的夏天,我家后面盖楼。我站在自家厨房,透过矮墙就能清晰地看到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农民工工作的情景。如此近距离地观察,我很受震撼,写下了《农民工的一天》,几天后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我只是真实地记录农民工一天生活和工作的情况,没有雕琢。能被选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2014年,张老师的杂文《人生三境》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自己的文章出现在《光明日报》上,内心的激动真的难以言表。”后来,张老师的作品又登上了《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她也开始尝试给杂志写稿子。“写作对我而言就是一件让我灵魂安宁的事情,跋涉充满艰辛,但从中获得的快乐更多。”

  2014年,张老师原发于《检察日报》的文章《淡定》被当年的一期《读者》转载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的时候,他非常高兴。”2015年,张老师的儿子被一所211大学录取,母子皆大欢喜。

  “最近几年,我开始尝试书评写作。每读一部作品,内心总是对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感激,感恩他为我提供了如此丰厚宝贵的精神滋养,如果不把自己心中的感动表达出来就是对作者的辜负,如果不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其他读者分享交流就是愧对作者。书评创作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对文本深入的思考,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没有相应的文艺理论知识,很显然是无法完成的。”现在,张老师是河北作协会员、河北文艺评论协会会员,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特约书评人。

  “写作如挖坑,读书如培土。如果光是挖掘自己有限的生活资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耕耘,总有一天会枯竭,所以广泛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它拓宽了我们的生活和视野。同时,一个人闭门造车肯定也是不行的,也要多注意学习别人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你得写,写着写着,你就进步了。”这是张老师给写作爱好的诚挚分享。

  “锻炼身体,保持肌体的活力,这是身体的‘打开’;而写作就是心灵的‘打开’,把各种复杂幽深的思绪从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来。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打开》。”张老师爱好广泛,下棋,打羽毛球、乒乓球,听高亢雄壮的音乐,一个人去林间散步……

  现在,张老师的作品已遍布《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青海日报》、《西藏日报》、《海南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作品被《意林》、《故事会》、《幸福》、《今日文摘》、《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情感读本》、《天津文学》、等多家杂志转载。“感谢命运,让我与文学结缘。感谢有你,让我的生活如此丰盈如诗,磅礴成海。”张老师深情地说。(记者 张蕾)

编辑:郑雪梅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