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质新造·兵团丨图木舒克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2025-11-04 18:06:40  来源:央广网

image.png

央广网图木舒克11月4日消息(记者丁安 郭璁悦)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一粒小小的油莎豆正书写着沙海变沃土的绿色奇迹。

近日,新疆图木舒克市兴安镇5.4万亩油莎豆田迎来丰收季,新型高效收获机在田间穿梭,金黄豆粒从沙土中跃出,被装车运往加工厂;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图木舒克电商产业孵化园,当地群众走进直播间,正在通过手机直播,向全国的网友推荐兴安镇生产的油莎豆粉、油莎豆油等产品。

电商产业园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新疆特产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这片曾经风沙肆虐的荒漠,如今因一颗“小豆子”焕发生机。油莎豆不仅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金豆子”,更串联起一条覆盖种植、加工、养殖、生态修复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油莎豆有“沙漠作物之王”的美誉,全身都是宝。当地不仅将其用于酿酒、榨油、磨粉,还依托油莎豆茎叶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优势,加工成优质饲料。

兴安镇与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高校合作,制定《南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干播湿出”、北斗导航精准播种等技术。这些科技手段将油莎豆亩产从2017年的100公斤提升至2024年的600公斤以上,最高纪录达886公斤。

“现在种油莎豆,机械化程度很高,省时又省力。”兴安镇油莎豆种植户王鹏介绍。

工人正在进行油莎豆分拣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在图木舒克鸣谦立业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在工人们的有序操作下,一粒粒油莎豆经过上料、脱皮、分级、色选等工序,仅需7分钟,便完成了从原料到脱皮产品的蜕变。

“我们改良了脱壳设备,脱皮更干净、损耗更小,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该公司董事长袁立业说。

2019年投身油莎豆加工以来,他从“卖原料”转型“做产品”,如今一条粗加工线日产10吨,月销售额达150万元。

油莎豆产品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兴安镇以全产业链思维谋篇布局,通过“筑巢引凤”积极招商引资,一批油莎豆精深加工企业相继落户。

正如图木舒克电商产业孵化园负责人介绍,电商产业孵化园的目标就是带动三师电商产业走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为共同富裕打通一条三师的电商产业化道路;为三师农优产品打通电商产业“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种植油莎豆后,兴安镇年降雨量从不足30毫米增至130毫米,7级以上大风天数减少三分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从0提升至1.3至1.4,绿化覆盖率跃升至50%。

油莎豆产业的崛起,不仅让兴安镇种植户端稳了“金饭碗”,更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兴安镇油莎豆博物馆 (央广网记者郭璁悦 摄)

每年11月,上万只灰鹤迁徙至此越冬,油莎豆田成为它们的“天然食堂”。

连续种植三年后,沙地变良田,小麦亩产突破400公斤。

如今,兴安镇的油莎豆产业链越来越完善,油莎豆产业研究院、油莎豆初加工厂、油莎豆精深加工厂、油莎豆啤酒厂等6个项目相继落地。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兴安镇用一颗豆子书写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共赢答卷。

在塔克拉玛干的边缘,兴安镇的油莎豆产业正如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它不仅是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更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标杆。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