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聚焦雄安新区|三区协同联动跑出发展“加速度”

2025-09-13 20:02: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雄安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综保区持续吸引高端高新企业落户

三区协同联动跑出发展“加速度”

两辆满载保税商品的卡车停在仓库门前,4名工人驾驶叉车将商品搬运到仓库;仓库内,一个个高大的货架整齐排列,自动打包机、传送带、扫码枪等设备一应俱全,几名工作人员熟练地分拣商品……9月5日,走进位于雄安新区综合保税区菜鸟跨境保税仓,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场景。

今年5月,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杭州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公司”)、雄安电子口岸有限公司签署协议,菜鸟跨境保税仓正式落户雄安综保区。目前,菜鸟跨境保税仓处于试运营阶段,每日发货量300单。“我们正将其他地区保税仓的商品转到雄安来,预计正式运营后,首年度发货量将超过100万单。”菜鸟公司仓库主管黄成杰说。

不仅是菜鸟,雄安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综保区运行以来协同联动,一批重大项目和高能级平台纷纷落地:亚太地区物流供应链头部企业新加坡叶水福集团签约落户雄安自贸试验区和综保区;未来科创城轨道智慧交通联合实验室、国家级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基地、自动驾驶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等七大创新服务平台在雄安高新区揭牌……数据显示,雄安自贸试验区目前注册企业数量超2000家;雄安高新区揭牌一年多来,注册企业数量已超过800家;雄安综合保税区今年上半年注册企业31家,注册企业总数105家。

“三区构建了‘有分有合’的招引体系,项目资源按产业特性精准匹配。”雄安自贸委投资促进处负责人杨卓明介绍,在招引过程中,如果遇到高新技术属性突出的项目,会推荐其优先入驻高新区;如果项目主要从事跨境业务或具有较强的外向型属性,则会推荐其优先入驻自贸试验区或综保区。这种紧密协作机制,既为项目资源精准匹配了适合其落地发展的平台,也促使三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今年5月,雄安自贸委在开展招引工作时,接触到华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区块链、可信数据空间等业务,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深入了解该公司情况后,雄安自贸委工作人员“牵线搭桥”,将其推荐至雄安高新区,最终促成该公司在高新区顺利落户并实现良好发展。

不仅在招引工作上紧密协作,雄安自贸试验区、高新区和综保区还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优势,构建了一套紧密融合、高效联动的机制,共同为企业的成长发展赋能。

据介绍,雄安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企业在跨境电商、数据跨境流动等创新业务上提供先行先试空间;高新区扮演着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引擎”角色,其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力的科创政策、一流的研发平台等,促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综合保税区则具有独特的“保税+”功能体系,如保税维修、缓税仓储等,能为企业降低税负成本,是企业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关键平台。

三区紧密联动、功能互补,如同精密的齿轮,在咬合转动中释放出强大的动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可以为高新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化业务破除障碍;高新区的科创政策和创新生态能够为自贸试验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能;而综保区可以为跨境贸易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保税仓储,缓解其资金压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这样的深度协同,产生了“1+1+1>3”的效果,让三区愈发成为吸引企业纷至沓来的活力热土。

今年6月,叶水福集团签约落地雄安,为了保障其顺利注册落户,雄安自贸委联合高新区、综保区,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精细化服务。

“从叶水福集团有落地意向开始,我们便详细梳理企业的基本信息,帮助其准备注册材料。”雄安自贸委营商服务处负责人唐超男介绍,与此同时,他们与高新区、综保区工作人员紧密协作,在综保区内为叶水福集团协调办公场地、人才进驻、可享受政策等事项。而对于叶水福集团想要开展的低空经济等创新业务,由高新区为其对接技术资源和应用场景。三区的协同合作和服务上的“无缝衔接”,有效保障了叶水福集团的顺畅落户,也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贸试验区提供制度创新的“氧气”,高新区点燃技术转化的“引擎”,综保区搭建高效流通的“血脉”,三区联动,整合了政策资源,优化了服务流程,形成了优势叠加,为众多企业在雄安这片热土上实现更好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腾飞的舞台。(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康晓博)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