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大同!

2025-09-02 14:35:15  来源:
图片
图片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这首创作于1939年秋天的《八路军军歌》

将那场伟大的平型关大捷写入歌词

这座位于山西大同境内的长城关隘

从此名声赫赫


而大同这座千年古都

也在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中

有了今天璀璨的模样


图片

航拍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1937年9月25日拂晓

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附近的乔沟

伏击日军精锐第5师团

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敌千余人

击毁汽车百余辆

缴获大批军械物资


乔沟伏击战是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

平型关大捷亦成为全面抗战爆发以来

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打破了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


图片

民众在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背景油画为当时平型关战斗的模拟画面。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的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映入眼帘的将帅广场雕塑着

参战将领的10尊铜像

115级台阶象征着

八路军第115师的全体将士


顺阶而上

这座通过300件(套)实物展品

还原那场战斗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再次把故事拉回到88年前


图片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序厅陈列的浮雕墙。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失守

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

为更好地抵抗日本侵略者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图片

民众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背景资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此时,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大同及周围各县

一个月内,大同一万多人被日军残忍杀害

9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

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

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

八路军115师决定在平型关一带设伏


图片

民众在参观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图片背景为油画再现平型关战斗发生前两天,八路军第115师开战前动员会场景。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9月25日清晨7时

日军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

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叉路口时

早已埋伏好的

第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同时开火

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的火力倾泻而下

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战斗

乔沟伏击战终于取得胜利


图片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的沙盘,再现平型关战役的概况。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胜利的声音传到每个村落,也传到了国外

英国《每日先驱报》驻中国特派记者

在战斗胜利后发表评论:


“一部分进攻的日军在平型关遭受惨败

那是一场山地上的运动战

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

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

用积极的进攻行动回答日军……”


图片

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写着当时英国《每日先驱报》驻中国特派记者为平型关大捷发表的评论。中新社记者 胡健 摄


这场中国军队

在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

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但日军的铁蹄依然无情地践踏着中国大地


在100多公里外的大同煤峪口南沟

6万多名矿工长埋于此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

是日军残酷暴行的又一见证


图片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1937年10月至1945年8月

在日军“以人换煤”的残酷统治下

共掠夺煤炭资源1400余万吨

无数矿工积劳成疾

无论生死均被抛尸废弃坑洞

日积月累形成累累白骨的“万人坑”


图片

远处的山上,立满了死难者的墓碑。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始建于1963年的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通过300余张历史照片、80多件珍贵文物

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

在大同煤矿犯下的滔天罪行

成为日本侵华罪行最直接有力的铁证


图片

日前,亚洲16国驻华外交官参访山西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如今

山河无恙

人民无忧

昔日被炮火侵蚀的古都大同

正以崭新的面貌成为中外闻名的文化之都


图片

古色古香的大同古城,每年吸引超千万游客。大同市委宣传部 提供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已成为

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其所在地大同市灵丘县

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有机示范区


并已连续12年举办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

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到访

不断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经验


图片

8月26日,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暨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在大同市灵丘县举办。大同市委宣传部 提供


与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

相隔16公里的云冈石窟

每年吸引中外游客450万人次

作为大同市的对外“名片”

云冈石窟所凝聚的精神内核

正成为大同开放、包容、融合的城市基因


图片

2024年,云冈石窟吸引游客450万人次。中新社记者 胡健 摄


不久前在大同开幕的中国算力大会

让大同以开放之态

迎接国内外算力先锋落子


图片

位于大同灵丘的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大同市委宣传部 提供


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东南邑

隐匿在大同古城一隅

成为古今文化交融的典范


图片

大同古城东南邑。中新社记者 胡健 摄


坐落于古城的辽金建筑华严寺、善化寺

在《浪浪山小妖怪》《黑神话:悟空》里

以古老的面貌获得全新表达

成为海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地标


图片

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的大同华严寺。大同市辽金文化艺术博物院 提供


这里有中国著名第四纪火山群——大同火山群

导演贾樟柯的电影《江湖儿女》曾在此取景

汇聚全国50支热气球队伍的

全国热气球锦标赛

正在火山群上空的蓝天白云间翱翔


图片

2025年8月22日至8月31日,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在山西大同火山群举办。大同市委宣传部 提供


素有“中国黄花之乡”美誉的大同市云州区

也曾吸引国际巨星成龙免费代言


如今,大同黄花不仅

以鲜菜、干菜形式畅销全国

还拓展出6大类130多种产品

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际市场

实现从田间到餐案、从食品到商品的蝶变


图片

2019年7月22日,影星成龙在山西大同云州区的“大同黄花·忘忧花海”,与当地村民一同采摘黄花。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时过境迁

大同这座用抗战精神铸就的千年古都

正以血液里流淌的开放之姿

拥抱全世界

续写“天下大同”的唯美华章


图片

每年腊月里举办的大同古都灯会。中新社记者 胡健 摄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