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档案里的抗战家书|纸短情长话家国

2025-08-12 18:05:2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题:纸短情长话家国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那些信纸已经枯黄,字里行间却依然有血在涌,有泪灼烫。纸短情长处,山河尤可闻。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读烈士家书。这是生命的吟唱,也是英雄的绝响;是亲情的牵挂,也是燎原的星火。

  抉择:将小我熔铸于大义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1934年11月24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吉鸿昌就义当天的绝笔,字字千钧。这位变卖家产购枪抗日的将领,信中不忘托付妻子“教养子女”。舐犊之情未减分毫,赴死决心坚如磐石。

  “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旅长蔡炳炎率部奔赴罗店前线。部队出发前,他致信妻子,发出心灵的呐喊。三天后,英雄以身殉国。

  无国,何以家为?当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写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当冀南银行总行行长高捷成高呼“国家得救,民族得存”……生命已与山河融为一体,家与国命运紧紧相连。

  家国情怀不是抽象之辞,而是危难之际对“小家”的割舍,对“大国”的托举。

  诀别:未言身后事 只道报国心

  “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2年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信。3日后,生命定格在太行山。举重若轻的笔触里,是革命者的大从容。

  同是诀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在忻口前线凛然宣告:“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道尽先驱者的坦荡襟怀。

  八路军冀南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肖永智,病榻上致信妻子:“为着革命的事业流洒鲜血是每一个真正革命战士的天职”“革命绝不是快意高谈,而是伟大艰苦的实际行动”。西安广仁医院副院长罗锦文赴前线前寄语弟弟:“为了民族之生存”而战纵使捐躯,是“有意义”的归宿。

  诀别家人,告白家国。铮铮的铁骨,不死的精神。

 决然:怀揣最深的眷念

  “万千万千!我仍健朗如常。”“希望有长的回信,藉以洞悉你最近的生活和心情。”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的戎马家书中,一面与妻调侃未来孩子可名“流离”,一面分享作战间隙研读《苏联红军战史研究》《母亲》等书籍心得……37岁就壮烈陨落的生命,曾经拥抱过怎样的浪漫与豁达。

  “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1942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远征缅甸前致妻子的信,满是对亲人命运最剜心的思虑。两个月后,戴安澜率部回撤途中遭日军伏击,以生命兑现了“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的誓言。

  “予奔走一生,两领清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183师542旅旅长陈钟书临终遗嘱未提战功,唯托孤于国,但求子女免于“孤寡无依”。

  怀揣对人间最深的眷念,为家国英勇赴死。

  觉醒:万千火种 照见民族未来

  “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1936年,颠簸的囚车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治部主任赵一曼,在烟盒纸上写下绝笔。人们仿佛看见她最后一次试图拥抱年幼儿子的模样。

  为着革命的事业,牺牲了一切幸福乃至生命,因为他们相信,这条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

  “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只不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国抗战成功,不愁无饭吃;抗战不幸失败,则大家都当亡国奴”……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给侄子的信,写满对将来的确信。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赵渭滨,以所见所闻鲜明比较了国共两党军队在抗战中的表现,深夜秉烛告子:“未来的成功,未来的抗战,恐怕还是要靠共产党吧。”

  当千万个“我”甘为火种,家书便成炬火,连成璀璨的星河,照彻崭新的天空。

  假如今天“你”还在,看到的一切是否如当初期待?多年以后,那些未寄出的牵挂,正由一代代后人接续书写。

  山河无恙,如你所愿。

编辑:赵广忠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