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的开幕式上,梦幻绚丽的冰雪场景,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了一场冰雪自然与唯美想象交织的视觉盛宴。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坦言,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的宏大主题完美呈现,是一件难事。
创意构想如何变为现实?艺术设计如何付诸实践?科技带来了更多可能性。8K超清长幅立屏、裸眼3D的全景地屏铺就的冰雪长卷,雪花穹顶与AR技术“凝结”而成的片片雪花,反重力倾倒装置让演员“脱离地心引力控制”的奇幻视效……科技,将冰天雪地的“极寒”,转为艺术的“极美”,呈现在舞台上,释放出体育的“极燃”。
除了让开幕式表演更加惊艳,科技的“加持”也帮助不少观众得以从“看个热闹”变成“看清门道”。
赛场上,空中技巧选手每一个完美的身姿,速滑选手每一次绝佳的超越,冰壶间每一声精巧的碰撞,都能被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准确“捕捉”,引得阵阵喝彩。
这背后,离不开哈尔滨体育学院研发的短道速滑比赛录像回放系统,详细记录着比赛的每一个细节,为裁判判罚提供准确的依据;离不开首次应用于赛事转播的“菁彩声”与8K技术,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沉浸的视听体验;离不开冰壶馆设计搭建的集中式扩声系统和分散式扩声系统,消除了现场回音感,使音响发出的声音均匀、清晰。将复杂的竞技规则可视化,使细微的动作差异被放大,让飞驰的运动员在镜头前“慢下来”,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赛事的专业性和公平性,也让普通观众得以跨越专业门槛,在观看冰雪赛事时拥有全新的视角,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赛场之外,科技的力量也为赛事的平稳运行提供着数据和算力支撑。“5G-A”高精定位技术让场馆人员调度更加精准高效,首次部署应用的“IPV6+3.0”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在有形和无形中,“数字化”“科技范”正塑造、改变着亚冬会赛事的呈现方式。我们期望,科技的力量能够记录下更多冰雪运动健儿的精彩瞬间,为全世界观众带来一场难忘的冰雪盛会。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