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摆尾,溅起水花一地——“给俺拿这条,最壮实!”山东烟台九田市场,海鲜摊位铺开百米长街,市民拎着水桶逛起“海洋大集”。
“这批鱼,刚从长岛的海洋牧场‘游’过来,俩小时前才下活鱼运输船。”摊贩乐呵道,“过去‘捕’鱼,现在‘养’鱼。有了海洋牧场,海鲜的品质、产量一年赛一年。”
向海洋要食物,“蓝色粮仓”越发丰饶。离岸6海里的茫茫海域,坐落着南隍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涌浪湍急,8座智能网箱平台岿然稳立,四脚钢柱直插海底。30米深的巨网潜入水下,鱼虾游弋,藻贝安家。
“别看个儿大,每座网箱只需两三名工作人员。为啥?喂鱼有自动化投饵机,巡塘用水下摄像头、传感器,用电靠海上风电、光伏。”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网箱平台长刘玉磊说,“一座网箱年渔获约1000吨,相当于数十户传统渔家的收成。”
马达声起,一艘渔船划开海面。“在海上放牧,不光养鱼,还得耕海。”葛茂武是南隍城的老渔把式,负责海洋牧场的贝类底播增殖,将筐筐贝苗倒进大海。
作为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实施主体,位于黄渤海新区的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已在南隍城岛海域投放8座智能网箱。2024年,南北隍城海域经海国家级海洋牧场获批设立。
如今,扎根深海的钢筋网箱,为渔民筑起“避风港”。“3000吨的网箱里又注入3000吨水,可抵御台风巨浪。网线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耐海水侵蚀、抗鲨鱼冲击。”经海渔业网箱设备运营保障中心主任云良说。
在烟台,这样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建成22处,数量居全国前列。鱼满舱的幸福里,耕海牧渔的航程上,人们努力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经”。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