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文博日历丨国宝遇见非遗春节·5000多年前,古人如何“祭灶”

2025-01-23 12:15:5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

  既是北方的小年

  又是祭灶神的日子

  让我们跟着陶人面筒形器

  回到新石器时代

  来认识当时的“灶神”

  01

  造型奇特的“陶人面筒形器”

  目前已知最早的“灶神”

  在距今约5000多年的

  山西吉县沟堡遗址

  出土一个造型奇特的“陶人面筒形器”

  △ “陶人面筒形器”出土现场

  它的制造者先用泥做出筒的形状

  底部空空,底边有点像喇叭微微外扩

  在筒的一个侧面抠出三块泥巴

  镂空的眼睛和嘴巴成了!

  用泥块、泥条依次贴塑出

  眉毛、眼眶、鼻子、颧骨和嘴唇

  再将表面磨光

  一张脸的轮廓就有了雏形

  放在陶窑里,经过烈火的洗礼

  这张容光焕发、慈爱关切的脸就此定型

  △ “陶人面筒形器”头部两侧各有一个圆孔,是它的双耳

  它是谁?它在看什么?

  专家认为

  与它一同出土的陶瓮、罐、瓶

  暗示它可能是一件厨用器物

  但它口底贯通,陶质松脆

  显然并不是一件实用器

  △ 与“陶人面筒形器”一起出土的陶瓮、罐、瓶等

  被发现时

  “陶人面筒形器”顶部盖一石板

  底部已被熏成深色

  显然是祭祀时被火烧过的痕迹

  考古专家推断它被用来保存火种

  应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灶神”

  02

  红脸蛋证实“灶王奶奶”身份

  考古专家认为

  与我们目前普遍了解的“灶王爷”不同

  “陶人面筒形器”塑造的是

  5000多年前的“灶王奶奶”形象

  其有意塑造出的两侧高突的颧骨

  正是红脸蛋的标志

  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

  男子负责在外渔猎

  女性则负责炊事

  其中,德高望重的年长女人

  掌控着食物的烹煮与分配权力

  在当时这意味着

  对每一个人生存的保证和赐予

  而“陶人面筒形器”刻画的

  就是这样一位掌管火与灶的年长女性

  随着母系社会的瓦解以及历史的发展

  人们心中灶神的形象变了又变

  从最初的“灶王奶奶”

  后来慢慢变成“灶王爷”

  再后来,人们把他们“配对”

  就出现了如今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 山东杨家埠年画《灶王》,上为增福财神,中为灶王与灶王奶奶坐于灶王府中,下为灶王坐堂,办理公事。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03

  灶 带来最温暖的烟火

  作为民间祭灶的日子

  想让灶神来年多照顾照顾

  除了准备好“糖瓜”

  灶台还得讲究点儿

  无论是3000多年前

  堪称后世一灶数眼炊具雏形的

  “妇好”青铜三联甗

  △ 商·“妇好”青铜三联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还是春秋时期

  科技感十足的虎形灶

  △ 春秋·虎形灶,山西博物院藏

  抑或是汉代蒸煮烧全搞定的

  龙首青铜灶

  △ 汉·龙首青铜灶,内蒙古博物院藏

  热气腾腾的灶

  带给我们人间最温暖的烟火

  千百年的时光变幻中

  “灶神”形象虽然一直在变

  但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不变

  那就是人间福气绵长

  家庭美满团圆

  监制丨唐怡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