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队员在等待排练(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鼓槌落下,鼓点响起。姑娘们翩翩起舞,小伙们闪转腾挪。在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的草坝上,乌巴村文艺演出队正在排练热巴舞。60岁的祖化热巴舞传承人阿尼在一旁指导徒弟们的舞蹈动作,他大声地喊着:“脚步踩实一点,鼓敲得用力一点。” 热巴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青县有“热巴艺术之乡”的美称,全县范围内有68个村(社区)建有热巴文艺演出队。 阿尼说:“我从14岁开始和母亲学习跳热巴舞。”他回忆,母亲干完农活,孩子们就会围坐在她身边,听她讲热巴舞的历史。没过多久,他便着迷于这项传统古老的舞蹈艺术,这一跳便是46年。 年至花甲,阿尼仍旧深爱着热巴舞,他说:“有时看别人跳热巴舞,我坐在台下也跃跃欲试。”现在,他主要负责热巴舞教学和传承,近年来他培养了100多名热巴舞学徒。阿尼希望,他的徒弟们能把热巴舞带向更大更好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热巴舞的风采。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队员在等待排练(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祖化热巴传承人阿尼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祖化热巴传承人阿尼在给徒弟们讲解动作要领(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祖化热巴传承人阿尼在穿戴舞蹈服饰(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这是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部分成员合影留念(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尺犊镇乌巴村文艺演出队在跳热巴舞(1月5日摄)。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