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观长白丨吉林查干湖渔猎,何以一传千年

2024-12-28 15:41:4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image.png

零下30度,寒风刺骨,河湖封冻

这样的冬天,你能干点啥?

在吉林查干湖严酷的冬天里

几十代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渔猎

早在11000年前,这里已经有渔猎活动出现

在辽金时期,查干湖渔猎就已经载入史书

而到了现在,人们则把查干湖称作

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



旅游情景剧《盛世契丹春捺钵》在查干湖畔上演

12月底,查干湖冰封的湖面上

有这样一群人在热火朝天地忙活着

他们就是由渔把头带领的渔工们

一湖一鱼,陪伴了他们祖祖辈辈千百年

对于他们而言,渔猎意味着什么呢?



记者在采访渔把头马文岩 石天蛟/摄

“一展身手,养家糊口!”

渔把头马文岩这样回答

春天,明船拉网,渔工们在船上捕鱼

冬天,早上六、七点钟集合

选择下网点,打槽子,穿杆带网,马拉绞盘

……

如今,随着查干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打的鱼也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

渔工们工资也年年提升

像马文岩、张文一样的渔工们

日复一日、代传一代的劳动过程

就是对渔猎文化的活态传承



冬捕中的马拉绞盘 李鹏程/摄

而这种文化又是如何从空阔寂寥的冰面传到大街小巷的呢?

民俗文化专家曹保明就是重要的发掘者之一

上个世纪70年代末

曹保明在吉林松原前郭县塔虎城下车

雇了一个毛驴车,趟着大雪走来查干湖

“咋冬天还有人打鱼?”

他一头扎下来

与渔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写下了《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这本书

在曹保明眼中

查干湖渔猎保护着生态的文化遗产的内涵

也成为促进旅游的要素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查干湖以特色文化吸引八方来客

去年,查干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冬捕现场冰湖腾鱼 汪志球/摄

与此同时,查干湖的特色文化也在熙熙攘攘的客流中

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我们把鱼皮画称为能够带得走的渔猎文化”

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毳说



徐毳在介绍鱼皮画 石天蛟/摄

在保持原有技艺和技法的基础上

徐毳又增加了很多创新的制作理念还有设计理念

为今年的查干湖制作鱼皮的鱼灯、小夜灯

让喜欢这项非遗的年轻人“能够把它带走”

随着查干湖旅游日渐火热

鱼皮画技艺作为渔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跟着越来越好

近期,徐毳忙着接待外国留学生学习这项技艺

“利用丰富活动和更好的平台

增加非遗的传播力度”

徐毳信心十足



大美查干湖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查干湖的殷殷嘱托

近年来,查干湖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逐步向好

让渔猎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和支撑

而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化为越来越多的金山银山

并最终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守护好一汪湖水,让传统的冬捕技艺和文化代代相传

这也许就是查干湖渔猎一传千年带给我们的启示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