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华全媒+|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年来效益显著

2024-12-15 09:21:32  来源: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30年来,三峡工程在科技创新和工程基建等方面带来巨大变革,充分发挥了综合效益。

冬日的西陵峡层林尽染,巍峨的三峡大坝如巨龙横卧,高峡平湖美不胜收。

  11月20日,船舶行驶在长江三峡西陵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三峡工程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徐长义说,开工建设尤其是运行以来,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显著,有力保障了国家防洪安全、航运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局长徐照明说:“三峡工程最大效益之一,就是防洪。”作为长江防汛“毕其功于一役”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能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控制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约三分之二,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这彻底改写了长江治水历史,为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澜环境。

  9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拍摄的正在蓄水的三峡大坝。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截至目前,三峡工程已累计拦洪运用约70次,拦蓄超50000立方米每秒的编号洪水21次,7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3次,拦洪总量超2200亿立方米。防汛专家表示,仅从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一个方面看,三峡工程已收回投资成本。

拥有393亿立方米超大库容,三峡水库作为国家重要淡水战略储备库功能日趋凸显。三峡水库凭借“拦洪补枯”功能,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淡水资源库和生态环境调节器。数据显示,三峡水库枯水期已累计为下游补水2732天,补水总量超3600亿立方米,较好满足了中下游通航及沿江生产生活生态等用水需求。

多年平均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产量的10%,三峡电站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自2003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三峡电站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其发电效益超出预期。据统计,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2020年,三峡电站发电111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三峡大坝的修建和运行,根本改善了库区和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的航道条件,推动长江干线形成现代“黄金水道”。

三峡库区干流航道等级由Ⅲ级提高为I级,彻底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船闸运行21年间累计通过船舶超100万艘次、货物超21亿吨,年均经济效益344亿元,极大促进了西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

  10月1日,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升船机。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三峡工程的移民和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重点。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稳固。库区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158万吨,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重点片区林草覆盖面积增加447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0%,保土保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687公里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消落区生态功能不断改善。三峡移民安稳致富成效明显,库区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9%。

自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连续14年共开展22次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有效促进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代表性鱼类自然繁殖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三峡工程的成功实践,还极大提高了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技术水平,推动我国跃升为水电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说。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全国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历经数十年科技攻关,在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和调试等方面解决了诸多世界级重大技术难题。

正是得益于此,三峡集团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水电开发企业和我国领先的清洁能源、生态环保集团。三峡集团董事长刘伟平说,三峡集团将牢记嘱托,精益运行大国重器,始终把运行管理好三峡工程作为企业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努力为新时代治水兴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李博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