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丨滴滴南水背后的“大国重器”

2024-12-10 20:44:4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实现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间,汩汩南水,奔腾北上。那么南水是如何跨越千里,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一起来打卡南水北调沿途的“大国重器”。

  02:26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通过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坝顶提高至176.6米,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增加丹江口水库库容116亿立方米,相当于820个西湖容量。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我现在在丹江口水库,这里,就是这一滴水旅程的起点。

  丹江口水库相当于一个大水盆,陶岔渠首枢纽则是水盆旁边的一个水龙头,它的放水量最多可以达到每分钟25200立方米。这滴水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北,飞奔到河南平顶山,在这里遇到了沙河、将相河、大郎河的阻挠,需要架设一段全长9.05千米的沙河渡槽,才能顺利通过这道关卡。其中U型渡槽最大高度9.6米,单槽重达1200吨。当初,工程师们将水利渡槽通过已架设好的渡槽槽顶运输过来,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筑造出沙河渡槽,它也是世界上首座 “槽上运槽”的渡槽。

  这滴水继续向北奔腾,在河南郑州又被黄河拦住了去路。要穿越黄河,就要在黄河北岸建造内径16.4米、井深50.5米的巨大圆筒形竖井。将盾构机放入这个相当于15层高楼的竖井里,向南岸一次性平挖3450米,调整姿态后,抬头向上掘进800米,一共前进挖掘4250米,打造出一条隧洞。这滴水就是通过这样的两条隧洞,跨越黄河天堑,继续北上。从陶岔渠首枢纽历经1432公里的路途,它沿着蜿蜒的水路,穿越崎岖的地势,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来到北京后,通过五棵松地铁隧道下方3.67米的隧洞,沿着深埋地下的管道,穿梭于城市的每个角落。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梁丽娟 张琪 张昊)

编辑:荣洁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