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特写|“强烈建议大家都来中国馆看看”——《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中国馆参观记

2024-12-08 09:42:0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利雅得12月7日电(记者葛晨 李若琳)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场特别的展览正在进行,向全球关心荒漠化治理的人士展示“三北”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效与经验,讲述中国治沙故事。

  12月6日,在位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COP16)中国馆,《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中)品尝枸杞原浆饮品。新华社记者王东震摄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就是众多参观者中的一员。6日下午,他来到《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中国馆,在“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展览的一个个展台前驻足。

  “这里年降水量有多少,低于400毫米吗?”“这个植树机器人能挖坑吗?”……蒂奥不断询问中方工作人员,了解中国的治沙技术和方案。

  在鄂尔多斯展区,负责解说的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员向蒂奥介绍,风电光伏治沙能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蒂奥指着图片中的光伏板问道:“沙漠里建光伏电站的困难之一在于沙尘会聚积在光伏板上,你们怎么清洁呢?”

  “我们的光伏板系统有清洗功能。”解说员回答,“用无人机、机器人清洗。”

  “是个便捷的方案!”蒂奥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在宁夏沙产业展台,解说员告诉蒂奥,宁夏枸杞产业创造的年产值达40亿美元左右,还能带来27万个工作岗位。

  “什么?40亿美元?”蒂奥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些小红果子。他拿了一颗在嘴里嚼了嚼,又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在水杯中放上几颗。

  来到中国“绿色长城”发展史的巨幅展板前,蒂奥立刻联想到非洲的“绿色长城”计划。那项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人工防护林计划得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支持,灵感正是来自中国的“三北”工程,也与中方保持长期的合作。

  蒂奥对中国荒漠化治理方案中的科技含量印象深刻。他赞赏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们对荒漠化治理的贡献,希望中国的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多地方。

  “在防治荒漠化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国家。”蒂奥说,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把长远规划目标与有效方法措施相结合,把生态效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把现代技术与传统知识相结合,通过积极行动让土地真正恢复健康。

  中国馆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仅次于COP16东道国的沙特馆,除了用于举办展览,还在2日至13日大会期间开展系列边会活动。

  COP16期间蒂奥行程繁忙,但他依然仔细观展,从“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技术、高效光伏设备,到植树机器人、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再到智慧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事,深入了解荒漠化治理中国方案的细节。

  蒂奥说,中国馆展示了完整的荒漠化治理解决方案,既有先进科技又有传统智慧,既有治理成效,又有经济、社会效益,创造大量就业。“在中国,我们可以找到应对土地退化的解决方案”。

  12月6日,在位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届缔约方大会(COP16)中国馆,《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右)为中方颁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纪念牌。新华社记者王东震摄

  参观快结束时,蒂奥在中国馆入口的大熊猫雕塑前为中方颁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纪念牌,并在留言簿上写道:“值此COP16在沙特利雅得举办之际,致以来自《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赞扬。”

  蒂奥感慨,中国的荒漠化治理“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他说:“我会强烈建议我的同事、COP16的参会者,都来中国馆看看。”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