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从“中国年”到“世界年” 华侨华人助春节文化走向世界

2024-12-07 19:5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徐文欣)“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12月4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海外华侨华人与相关学者,他们表示,春节是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寄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价值理念的体现,申遗成功后,春节文化将更好地走向世界。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勃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却并非中华民族的独享文化。早在隋唐时期,春节已传至东亚。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更多国家与地区的人们爱上春节,过起春节,甚至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

  “春节不是僵化封闭的文化系统,它因时而变,因地制宜。不断更新、开放包容的春节文化,为春节的传承持续赋能。”张勃认为,春节文化蕴含着物质充裕、社会和谐、精神富足等人类共同生活理想,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值,这也是它走向世界的原因。

  每逢春节,马来西亚马六甲鸡场街张灯结彩。街上悬挂上千盏大红灯笼、竖起富有中华元素的贺岁牌楼、推出户外巨型生肖吉祥物,并举行迎春接福倒计时、武术龙狮大闹元宵盛会等系列活动。

  “春节文化造就了两国民众共同的记忆、理念和价值观。”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主席颜天禄称,每逢春节,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相互登门贺岁、向晚辈分派压岁钱、欣赏舞龙舞狮并共进团圆饭。随着春节感召力的不断扩大,当地还衍生出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大众化的年饼产品、传统过节服饰的穿戴体验及配套旅游套餐等。

  “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其文化内涵、传统习俗、时代记忆正成为各国民众的共同财富。”颜天禄表示,2025年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鸡场街将以甲骨文元素布置各类贺岁饰品,让民众通过节庆进一步了解汉字。

  2023年12月,春节被确认为联合国假日。土耳其伊兹密尔华侨华人协会会长王兴华表示,“申遗”成功是春节再次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时刻。

  “从‘我的’到‘我们的’再到‘世界的’,春节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王兴华说,在土耳其,早期春节庆祝活动是华人社团的独乐,后来当地政府官员逐渐参与其中,现在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参加春节活动,并表现出对书法、剪纸、唐艺、茶艺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春节不仅代表阖家团圆、辞旧迎新,还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共同价值。”目前,王兴华正在筹备2025年的春节活动,他认为,海外华侨华人应该将活动背后的春节文化传递给住在国民众。

  2022年起,巴拿马将中国春节定为全国性节日。巴拿马华助中心主任陈智兴介绍说,巴拿马已连续举办两届“欢乐春节”庆祝活动,中国曲艺表演、华人春晚、新春文化庆典、烟花庆典、中国贺岁电影节和龙舟大赛等系列活动在这期间上演。“春节正慢慢融入当地生活,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和我们一同分享‘春节快乐’。”他说。(完)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