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这个冬天,各地因地施策,加快推进盐碱地改造治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
加大盐碱地治理力度,不断拓展农业耕地资源。在吉林省大安市,数十台大型机械来回穿梭,这些荒芜的盐碱地,经过一年改良、两年培肥就可以达到良田标准。
吉林省有670多万亩盐碱地,目前治理开发的盐碱地达200多万亩。明年,吉林省将继续加大盐碱地等耕地资源的开发,实现新增耕地166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盐碱地提质增效。陕西榆林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现盐碱地高效利用。在榆阳区,一个盐碱地改造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良种+良技”提升盐碱地增产新空间。眼下,各地冬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在山东东营,农技专家正在对山农40、济麦60等耐盐碱小麦的苗情、墒情等进行“把脉”。东营现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山东省盐碱地面积的38%。当地重点培育抗旱耐盐碱的新品种,坚持“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双向发力,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田。
在河北旱碱麦主产区沧州,技术人员正在给小麦增施土壤修复菌剂、微生物菌剂、发酵有机肥,通过使用生物改良技术,降低土壤盐分。
河北环渤海区域有盐碱耕地570多万亩,其中沧州盐碱耕地面积超过400万亩,当地借助科技改良土壤、优化灌溉、推广耐盐粮种,不断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目前,旱碱麦亩产达到260公斤。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