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庆最早新年 品最美民俗

2024-12-03 17:05:07  来源:西藏日报

  导语:

  工布新年,又称工布节,作为西藏乃至中国最早的新年庆典,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定于每年的藏历十月初一,今年的工布新年是12月2日。这一地域性新年主要流行于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市、工布江达县等地,是当地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工布新年期间,当地人开展“切玛”送祝福、请狗赴宴、吃“结达”、射工布响箭等一系列活动。工布新年的到来,让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也让没有体验过工布新年的小伙伴憧憬不已。那么,工布新年到底有哪些习俗呢?记者带您一起了解一下这个节日……

  图为2024林芝市巴宜区第五届“巨柏”杯响箭比赛现场。本报记者 刘枫 摄

  节日由来

  过新年,置办年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饱含了人们对收获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新年前几天,大家都在忙着置办过年所需物资,林芝市各大年货市场熙熙攘攘,牦牛肉、酥油、奶渣、糌粑、青稞酒等各式年货琳琅满目,人们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穿梭在年货摊位前,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为什么工布新年过得如此早呢?相传在吐蕃时期,工布受到北方霍尔的侵犯,工布人民奋起作战。但因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家乡过年。于是在出征前,工布王决定把新年提前到十月初一,士兵们因此士气大振,最终击败强敌。此后每年的藏历十月初一便成为了工布地区(林芝市)人民欢度的盛大节日,“工布新年”由此诞生,延续至今。

  图为吃“古突”。米林文旅提供

  节日习俗

  过新年,穿新衣是人们庆祝节日最直接的方式。工布藏族的服饰被称为“古秀”,是一种套头式长坎肩,主要使用当地手工织染的氆氇或毛皮为原料。男性着赘规(礼服),赘规选料昂贵,做工精致,是藏族服饰的精品。上衣分为内衫和外衫,内衫多选用丝绸和茧绸布料,颜色普遍为白色、紫红色、浅黄色。对襟高领、襟边和领口均用金边或银边镶嵌,也有选各种颜色花纹的绸缎作布料的,内衫均为齐腕长袖。外衫选印有图案的锦缎,样式与内衫相同,但无袖。

  图为穿新衣。本报记者 王珊 本报通讯员 王显琴 摄

  除了穿新衣,还有一系列独特的活动——

  “切玛”送祝福,客人新年期间做客工布家庭,主人会端出象征人寿年丰的切玛迎接贵客,祝愿他们来年平安顺遂;

  请狗赴宴,主人会准备糌粑、牛肉、奶渣、水果等食物摆在木盘里供狗食用,据说如果狗先吃粮食类食物,就代表着来年五

  谷丰登;

  图为制作“结达”。本报记者 王珊 本报通讯员 王显琴 摄

  吃“结达”,全家人围坐在火炉边烤“结达”,烤热后的“结达”可以直接吃,或就着荞麦饼一起吃。“结达”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寓意深远,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为吃“结达”。本报记者 王珊 本报通讯员 王显琴 摄

  背水和祭祀丰收女神等习俗,也体现了林芝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图为美酒敬亲人。本报记者 王珊 本报通讯员 王显琴 摄

  除了以上习俗,工布新年期间的娱乐活动也非常丰富,包括射工布响箭、抱石头比赛、跳锅庄等。工布响箭,藏文称为“毕秀”,它是工布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射箭时,身着猎装的工布勇士们手挽长弓,双目紧紧锁定场地彼端的靶心,百余人在赛场上唱着《箭歌》。这是工布新年必不可少的活动。

  图为市民逛年货市场。本报记者 刘枫 摄

  节日美味

  节日期间,夜晚围起篝火的工布人民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工布的民歌有很多,《工布新年》《工布牧歌》《林芝姑娘》……只要有歌声,工布人民就会翩翩起舞,唱累了,跳累了,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吃美食。

  图为穿上藏装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王珊 本报通讯员 王显琴 摄

  工布地区水土丰美,美食种类繁多,藏香猪、藏香鸡、牦牛肉、青稞酒等无一不刺激着大家的味蕾。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烤藏香猪,工布人民大多喜欢风干生吃,但烤起来吃别具风味,或用木炭灰烤、或用棍子夹住烤、或用大铁夹子整只烤。至于藏香鸡,就是石锅鸡的主要材料,再配各种菌类慢炖,绝对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美食。

  工布新年的欢乐氛围,从藏历十月初一一直持续至十月十五,如果你恰好在林芝,不妨一起感受一下中国最早的新年。

编辑:赵广忠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