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杜泽逊:唤醒史书,传承文明

2024-12-01 09:51:25  来源:人民网

唯殷先人,有典有册。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

“合古今而集大成”的《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种典籍,被视为“辑佚古书的渊薮” 。在11月30日举行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的项目主持人、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分享了整理修缮《永乐大典》的心路历程。

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人民视频供图

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人民视频供图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兰台洞库,参观“汉藏蒙满文大藏经雕版合璧”和“《四库全书》合璧”库展,详细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

“600年风雨沧桑,《永乐大典》历经战乱、火灾、盗匪、流散,现存800多卷、400多册,只占全书的4%。”杜泽逊感叹道,假如《永乐大典》2万多卷全部保存到现在,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貌可以看得更全面,更深入。

对杜泽逊而言,综合整理《永乐大典》的存世部分,就是要“唤醒一批沉睡的史书”“打捞一批新鲜的史料”。

《永乐大典》根据韵带出字,再用字带出词或者短语,然后再把古籍里和这个词或者短语相关的内容,一条一条罗列上,把同类的信息聚集在一个名目下,可以说是空前巨大的“关键词检索库”。

存世古籍若未经校勘、标点、注释,一般读者难以阅读。因此,在杜泽逊看来,传承古籍经典,首先要解决“看不懂”的问题,“我们从全国70多所高校聘请了200多名专家,给《永乐大典》加上现代标点符号。阅读没有障碍,才能够接续传承。”

古籍整理要求参与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我和我爱人程远芬教授从事古籍整理研究40多年了,光是整理研究国家清史项目《清人著述总目》就花了20年。未来,我也还会和程老师整理古籍,直到做不动为止。”现场,杜泽逊也呼吁,除了整理原典,还要培养人才,“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古籍的保护和数字化转化,关注青年人才的成长。”

爬梳耕耘,彰显中华文化脉络;句读之间,传承灿烂文化遗产。“医生救的是人的命,我们救的是书的命。要通过整理出版、扩大流传,延续古书的生命。”杜泽逊说。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