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走!青藏线|打开“西海锁钥” 寻迹“天路”传奇

2024-11-28 16:02:1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11月27日电(记者汪伟、周盛盛、王浡)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近日宣布,12月1日起,青海再添四条高速公路(路段)。其中的两条公路,一条向东使西宁市与甘肃省兰州市联系更加紧密;一条向西串起金银滩、原子城、青海湖等黄金旅游地。

西宁,自古便是西北交通要冲,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跨越千年,唐蕃古道、青藏公路就在此交汇。更巧的是,青藏公路的传奇正是由唐蕃古道而起。

今年是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新华社记者以寻迹“天路”的形式,由西宁出发,俯拾青藏线上的修路记忆,再现人类公路建设史上这一伟大奇迹。

  2024年5月27日,一辆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70年前,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屋脊上,用7个月零4天,将由青入藏的道路打通——这在今天也堪称奇迹。

是什么开启了这段传奇?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北军区派遣第十八军独立支队由青海香日德出发开赴西藏拉萨。这次进藏让时任支队政委的慕生忠心痛,数百名队员牺牲在途中,骆驼更是损失严重,平均每前行500米就有一头牲畜倒下。倒下的骆驼成了后面队伍的“路标”。他们走的这条路,就是唐蕃古道。

68岁的慕晓峰是慕生忠的女儿。在她记忆中,父亲常讲起“滚泥滩”的故事:这次进藏,队伍途经一片沼泽,因为驮着物资,很多同志和骆驼陷进了泥里,再也没有出来。为了减少人员伤亡,慕生忠让同志们翻滚着过泥滩。

修建青藏公路的想法由此在慕生忠心里扎下根。在国家号召下,1954年5月,1200名老驼工跟随慕生忠,与解放军战士、各族群众、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筑路大军,用了7个月零4天,打通了青藏公路,自此,进藏的声声驼铃成了历史。

  2024年5月25日,车辆行驶在青藏公路上。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如今,由西宁进藏的公路已有两个选择:一路向西,在格尔木转向南方直通拉萨,这就是青藏公路;另一路向西南方向延伸,途经果洛、玉树进入拉萨,这就是如今的新唐蕃古道。

  2024年5月25日,车辆行驶在青藏公路上。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不只公路,2014年12月,改扩建的西宁火车站投入使用;2018年9月,西宁曹家堡机场升级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今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4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西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通过评审成功入围……

俯瞰西宁,错综复杂的路网、川流不息的车流,勾勒出一座现代化高原枢纽城市,进疆入藏,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随着交通路网的建设,“光伏一条街”在这里诞生,“雪豹之都”“中国夏都”等名片闻名全国,游人如织,货车奔忙。

  这是2024年6月4日拍摄的西宁市一角。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青藏线跑了十多年的货车司机多杰才让感叹,今天的青藏公路以及沿线城市始终处于变化之中。青藏线更宽、更平,服务设施更完善,城市则更加现代化。在这里,每个变化都是奇迹。

正因如此,从西宁出发,总会让人心生感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铸就了这段神奇天路。今天,青藏公路上的故事,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熟知。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