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好评中国·追光青年】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4-11-13 15:08:43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雅光

网络强国建设是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为新时代网络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为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网络强国,维护网络安全,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协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网民等各方力量,尤其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着力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新时代中国好网民,让青春在网络强国建设中绽放绚丽之花。

树立正确网络价值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互联网虚拟空间里的“原住民”,与互联网相携相长、相互塑造,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由于青少年群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网络虚假有害信息缺乏辨别力,对不良网络信息缺乏“免疫力”,更容易成为网络违法犯罪的侵害对象。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既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又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网络安全观,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有效途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进大中小学校网络安全教育一体化,将网络安全教育列入学校工作和教学计划,贯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组织编写网络安全教育教材和通俗读物,扎实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培养青少年网络安全观念,提升网络安全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把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父母通过亲子沟通、示范作用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提升网络素养,发挥家庭教育的渗透作用。同时,社会各界还需协同发力,强化网络内容监管,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发挥社会教育的熏陶功能,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增强网络法治意识。治网之道,法治为上。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加快推进。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规章政策,建立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一批重要制度,发布380余项网络安全领域国家标准,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青少年要注重学习互联网法律知识,全面了解互联网相关法律规定,知悉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网络空间秩序,不断增强网络法治意识,提升网络法治素养,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律规定,坚持依法依规上网、文明上网,做新时代中国好网民。

参与网络空间治理。作为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群体,青少年是网络空间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创新源泉,肩负着建设网络强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青少年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参与网络安全防护,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公序良俗,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行为,敢于和善于同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网络上共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争做网络空间的守护者。要积极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主题活动,深化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在知行合一中参与网络安全治理,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贡献青春力量,在网络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