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增巴村苹果种植基地一角。 本报记者 王珊 刘枫 摄
本报记者 王珊 刘枫
来到位于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增巴村的苹果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苹果树苗向远处延伸,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村民穿梭其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果树管护作业,悉心照料这些承载致富希望的苹果树,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定睛一看,这里的苹果生长环境确实不一般——苹果树住进了配有“网帐”的“小区”。
矮砧宽行密植的苹果树被划分成一个个区域。“这是我们的多功能网室,是一种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料的防护网。能抗大风,减少冰雹、暴晒等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增巴村苹果种植基地技术员刘传海介绍道。
冬春常有大风、夏秋时有冰雹,天气给果树生长带来了不少挑战。为此,基地配备了小型气象站。通过集成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小型气象站能实时监测空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多种气象参数,帮助基地管理人员在气候变化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灌溉计划、提前采摘果实等,最大限度减少恶劣天气对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基地里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也是培育高质量苹果的“大功臣”。管道滴灌可以直接从果苗根部增加水肥保持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使苹果树在最优状态下生长。管道里流淌的苹果树营养液也是水肥一体、精准配比,能让基地里的苹果树结出大小、甜度几乎一致的果实。
宽行密植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多功能网室减免了套袋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能有效节水节肥……标准化种植的基地里,充满了现代科技感。据介绍,目前,增巴村苹果种植基地亩产量在5000斤左右,明年进入丰产期后,能达到每亩8000斤的产量。
“2021年以前,百巴镇的苹果大部分是散户种植,种植不成规模,产量小、品相差,导致苹果品牌效应较弱、市场销路不佳、农牧民增收不明显。2021年,为提升巴宜区的苹果质量,打响百巴镇苹果品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协同巴宜区乡村振兴局相关工作人员赴山东烟台实地考察大山果业,通过招商引资将企业引进到巴宜区并在百巴镇增巴村落地。”巴宜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阳介绍说。
2022年7月,基地完成了200亩苹果树的种植计划,并不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进行优质苗木的培育。口感好、香味浓,抗病强、产量高的“南迦”就是基地自主培育出来的品种,目前也是基地中最受市场好评的一个品种。
在基地的组培苗驯化温室里,增巴村苹果种植基地技术员刘传海对记者说:“基地的优质种苗在现代化、科技化的栽植技术下,产量和品质都在稳步提升,这将成为进一步带动巴宜区乃至林芝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