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探寻“非遗” | 一针一线“挑”出千年传承

2024-11-03 15:36:37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安庆11月2日消息(记者徐秋韵)望江挑花始于唐、兴于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曾三次作为安徽民间特色工艺进入人民大会堂。2008年,望江挑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日,记者来到了望江挑花的发源地安徽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在该村挑花展馆内,一幅幅清新古朴的挑花艺术作品映入眼帘,“望江挑花”市级传承人房丽丽手持一根针,在青与白的搭配中“游刃”,“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安徽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挑花展馆内的作品(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房丽丽告诉记者,望江挑花工艺复杂,针法多变,有挑、钻、游、织等针法,双面挑正反皆“十”字针,两面“十”字完全一致,此一技法为目前全国独有。

望江挑花青白相间,一清二白,表里如一,这也成为望江挑花的文化内核——清正、清廉的品格。

安徽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挑花展馆内的作品(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为了让望江挑花为更多人知晓,获得更多年轻人喜爱,房丽丽还潜心研究,设计出双面挑花钥匙扣、车挂、编织带等小而精致的望江挑花产品。

“望江挑花”市级传承人房丽丽介绍挑花作品(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望江挑花”市级传承人房丽丽一针一线“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如何把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望江挑花“活”起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镇村干部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鸦摊镇宣传委员周梦颖介绍,2015年6月,望马楼村成立了挑花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多年对挑花产业的培育,目前当地的挑花产品不再仅仅是头巾和围裙,还有沙发靠垫、屏风装饰、单肩背包等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如今,该村30多名专职“挑花女”制作的工艺品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每名挑花女年均增收1.3万余元。

近年来,为了不让望江挑花失传,望江县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建立了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基地,同时把望江挑花非遗项目传承内容编成教材,建成了国家非遗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基地,出版“望江挑花”校本教材。鸦滩镇望马楼村每年都会邀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授挑花技艺。每年一到暑期,来自全国各地研学游的学生来到望马楼村感受这项非遗技艺所承载的历史重量与文化价值。这门看似简单有颇具奥妙的民间艺术,美轮美奂,人们也得以代代相“惜”,传承至今。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