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亚青年来华14年:愿做中外友谊使者

2024-10-29 08:5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银川10月28日电 题:中亚青年来华14年:愿做中外友谊使者

  作者 杨迪 徐英凡

  当被问及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时,正在此间参加中国(宁夏)—中亚青年友谊营的若贺曼有点“面露难色”,他说,中国美食太多了,让自己“选择困难”。

若贺曼参加中国(宁夏)—中亚青年友谊营开幕式。徐英凡 摄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若贺曼今年30岁,已在中国生活、学习了14年。2010年,他通过选拔来华留学,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之前不怎么了解中国,只知道茶叶、长城、丝绸之路,还有演员成龙。”若贺曼说。

  如今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若贺曼,在来华留学之初还不会说中文。若贺曼回忆,自己刚来中国不久后,有一次想喝水却没有杯子,“那时我不知道‘杯子’用中文怎么说,只好向售货员比划。”最终他买到了杯子,也牢牢地记住了“杯子”的中文用法,他笑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课外的中文课。

  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和所处的中文环境,若贺曼的中文水平飞速提高,他也顺利取得了本科、硕士学位。彼时,若贺曼决定继续攻读博士,这次他选择的专业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我16岁时来到中国,那时还是一个不是很了解世界的小孩。”若贺曼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中国给了他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他也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我不仅想了解中国文化,还有中国的方案、制度,所以选择了这门专业。”

  在中国的日子里,若贺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你在中国想买什么东西,这里都有;微信支付宝很方便,很多事不用亲自跑腿、不用排队。”若贺曼说,他还在中国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等环保节能产品。

  中国的文化亦令若贺曼沉醉。“中国文化很丰富,也有悠久的历史。”若贺曼说,他经常去北京的民俗博物馆,了解民俗文化背后的故事,“我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是相互衔接离不开的,其中的各种文化都很有意思。”

  来中国多年,若贺曼已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另一个家乡。“我有很多中国朋友,在这里我很熟悉、很舒服,我自己没有‘外国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家里一样。”

  抱着对中国的感情,若贺曼积极参与各类中外交流活动,在丝路青年论坛、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上,都有着他的身影。“我们也经常举办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希望更多中外青年参与进来,一起讨论、互相学习。”

  如今,若贺曼已完成学业,成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帮助留学生更快地适应中国生活。“作为中国与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呈现给新来的学生,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青年,做中外友谊的使者。”若贺曼说。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