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2024-10-28 09:54:50  来源:求是网

金秋十月,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做好民政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为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与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关注民情、尊重民意;外出考察调研中,多次深入山乡村寨、街道社区,听民声、问冷暖,身体力行诠释民生为要、人民至上。在养老餐厅,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在地震灾区,给同学们带去儿童节礼物,并承诺“一定会把灾区学校建设得更坚固、更美丽”;在福利院,鼓励聋哑女孩,并伸出大拇指向她们学习哑语“谢谢”;在疗养院,勉励“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句句叮咛、深深关切,饱含着总书记对民生的深情牵挂、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求“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

  近年来,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密织牢,随着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日益完善,弱有众扶的“一张幸福清单”逐渐形成;各地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把“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结合起来,不让困难群众掉队;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转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养老服务增量提质,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41万个;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累计为项目地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4.7万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4.7万人次;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民政工作件件关乎民生冷暖,事事关系百姓利益。当前,人民群众对民政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提出新需求,困境儿童、残疾人、临时遇困人员等一些困难群体需要更优质的保障和服务……民政工作必须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新时代新征程,要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民政工作,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政策制定上,从群众多元需求出发,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政策执行上,做到政策刚性与工作柔性有机结合。政策反馈上,健全政策评估优化机制。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民政工作,善于从政治上思考、谋划、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要以深入细致的作风做民政工作,主动沉到基层一线,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增强见事于细、见事于早的洞察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善于在解决群众生活小事中做好为民爱民的大文章。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民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系统谋划实施民政改革,既要解决好群众眼前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也要主动谋划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不断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