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芜湖铁画:以铁为墨锻丹青

2024-10-25 16:43:57  来源:潮新闻

image.png

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外国政要和贵宾的大厅,陈设着一幅巨型画作。画上一棵迎客松,挺拔伟岸,苍劲古朴。这幅画作重达200公斤。松树上成千上万个松针,都是匠人一根根敲打出来,又挨个锻接拼成。

这就是芜湖铁画,国画艺术与锻铁技术的融合,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张家康正在创作新作品。记者 徐添城 摄

“芜湖铁画,很棒!”我们来到安徽芜湖铁画博物馆时,恰好碰到了来自塞尔维亚的小伙George。傍晚时分,他正在当地好友的陪同下,参观这个被称为“芜湖艺术代表”的特色博物馆。近距离看到细节满满的铁画作品后,他忍不住现场学了句中文,夸赞这令人惊叹的工艺。

我们还见到了正在工作室打磨新作品的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张家康。在他看来,芜湖铁画的魅力,不止体现在最终的作品之中,还体现在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里。剪、叠、錾、锻、铆、焊、锉……这些工艺各有各的妙不可言。


张家康展示作品。记者 徐添城 摄

博物馆负责人说,濒临长江的芜湖,自古以来冶铁业就十分发达,而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由铁匠汤鹏和画家萧云从的磨砺与创新,创造了这门铁与书画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汤鹏从小当铁工学徒,后来租赁门面房自营铁业作坊。汤鹏与萧云从为邻,因经常观看萧云从作画而受到启发。根据萧云飞的画稿,汤鹏以锤代笔,以铁代墨进行书画创作,锻打的铁画神形具备,巧夺天工,名噪一时。

民间流传的《汤鹏铁画歌》这样说道:“清冷水入中江流,以水淬铁铁可柔。千门扬锤声不休,百炼精镂过梁州,精美工聚物有尤,汤鹏之技古莫俦。”

张家康芜湖铁画作品。记者 徐添城 摄

三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铁画艺人精进技术,本着一颗匠心,创作了许多精妙的佳作。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近铁画、了解铁画。

2017年1月1日,《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正式实施。作为芜湖市首部地方性实体法,《条例》为守护文化瑰宝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芜湖铁画传承与发展充满活力。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惊叹于“化铁为柔”的艺术之美?这一次,不妨与我们一起领略铁画的风骨。



编辑:赵广忠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