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各地用新创意、新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经济新活力。其中,各类虚拟现实VR体验项目,运用新技术结合地标建筑,再加上国风IP,不仅让游客在亦幻亦真的虚拟世界深度沉浸,也盘“活”了VR产业链。
在北京首钢园,除了大家熟知的北京冬奥会场馆以外,在眼前这个5层楼高的炼钢炉里,还“藏”着全国首个虚拟现实技术和工业遗存结合的文化科技乐园。超大的星舰显示屏、神秘的生态秘境丛林……每走几步,游客就会接触到不同的游戏体验项目。
在炼钢炉这种“非标建筑”里,设计团队花了5年时间将每一寸空间都进行改造。
全国虚拟现实体验项目销售呈现井喷,美团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VR游戏体验馆”搜索量同比增长440%,VR相关交易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36%,25—35岁消费者是消费主力军。
国创IP自带流量 各地打出差异化
如果说好的场地是数字乐园的基础,那强大的国创IP则是乐园的文化内核。在全国各地VR馆盛行的同时,不少城市、景区深挖当地历史文化和人文遗迹,将数字乐园打出差异化、打出特色牌。
在河南洛阳九洲池景区,《风起洛阳》项目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巍峨高耸的龙门大佛、灯火通明的南市街道、雕梁画栋的牡丹阁楼……转头上下左右看,处处都是盛唐洛阳的繁华景象。
甘肃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刚刚上线的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迎来超高人气。在整部演出中,观众可以突破传统剧场空间维度的限制,结合从壁画中活化的乐舞盛景,来一场可看、可听、可游走、可互动的“洞窟”游。
技术加持 虚拟现实赋能“千行百业”
有了场地和主题,最新技术的加持让各地VR产业迅速落地、蓬勃发展。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展正在上海和杭州等地举行,体验的特别之处是每位观众都有自己等比例的虚拟形象,与朋友同行,增加了社交功能。
在北京这家动作捕捉公司,一袭黑色紧身衣的动捕演员正“扮演”悟空,通过最前沿的光学动捕技术让这些虚拟人物最大程度“一眼真”。
近日,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项目竣工,正着力打造全球首个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主任严小天称:“目前,青岛虚拟现实设备产量同比增长98.1%,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2%。园区已落户全产业链条企业50余家,带动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达到22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五部门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同时,在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康、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实现突破。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