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工视评丨博物馆文创何以“俘获”年轻人的心?

2024-10-18 19:39:19  来源:中工网

image.png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苏州博物馆的“胖宝剑”、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4年国庆假期,博物馆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旅游必打卡地,各馆文创也被列入必买清单。有的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将收集博物馆文创作为一种爱好和习惯;有的还自发在社交平台上拍图展示,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围观。

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离不开各地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上的不断“整活”——故宫博物院里有“纵有要事,醒来再议”的午睡毯,杭州博物馆里有“少女心”配色的“影青釉里红高足杯”冰箱贴,三星堆博物馆里有正面呆萌、侧面奶凶的青铜鸟毛绒玩具……这些文创产品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满足了诸多年轻人特立独行、追求新奇爱表达的性格与心态。这些产品的火爆,也反映出时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除了固有的文化属性,互联网时代下的“流量加持”,让博物馆文创更多了一种社交属性——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通过分享、交流喜爱的文创产品来结识朋友、寻找认同。这样的社交属性给文创产品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和情绪价值,也拉近了文物、历史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让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流量效应。

相较以往,今天的博物馆文创不再只是一种旅游纪念品,而是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的一个载体。追根溯源,会“整活”重“社交”的博物馆文创不断涌现,其实是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各地博物馆要继续深挖文化资源、提炼文化要素,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设计出更具创意和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历史与现代在文创的舞台上“共舞”,让传统文化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走进更多的内心。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