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文明遇鉴|这座中亚古城,如何在中国的帮助下重生?

2024-10-11 13:16:20  来源: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李京统)“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一句古老的中亚谚语,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城昔日的辉煌。

  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的花剌子模州,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交汇地,这里曾商贾云集,一片繁荣盛景。

  2022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中方赠送给乌方的国礼中,有一座中乌合作修复的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微缩模型。

  国礼的背后,是一段元首外交亲自推动中乌文明交流的佳话。

  


  

  此次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特别提及:“我2013年访问撒马尔罕时启动的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已经圆满竣工,让希瓦这座古城更加绚烂夺目。”

  希瓦古城光彩再现的背后,是中乌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的生动故事。

  希瓦所在的阿姆河西岸三角洲,曾被称作花剌子模国。从公元前6世纪起,希瓦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几易其主。16世纪中期,希瓦被确立为花剌子模国的国都。古城多次遭受战争的摧毁,但几毁几建,现多为15世纪后的建筑。

  希瓦古城犹如独一无二的历史纪念碑,向世人展示着花剌子模帝国昔日的文明和辉煌。当年,驼队看到希瓦亮起的灯塔,就感到振奋。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座古城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着东西方文明不断融合。

  这里保存着中亚花剌子模地区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历史印记。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城里有数十处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古建状态不断恶化,甚至濒临坍塌。

  2013年6月下旬,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提出,希望中国帮助对乌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修复。后根据考察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结果,中国政府同意承担该项目。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对古城内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及周围环境展开重点修复和整治。阿米尔·图拉经学院是17至19世纪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时期有代表性的伊斯兰建筑。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建于18世纪晚期,是古城清真寺的典型。

  2019年,这一项目顺利竣工。在中乌合作修复过程中,中国“文物医生”和当地百姓并肩工作,最大限度保存希瓦古城的真实完整和珍贵历史信息。

  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位于居民生活区,不仅保护了古城,还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随着修复工作的完成,原先坑坑洼洼的路铺平了,孩子们上下学不用绕路了,杂物堆放处变成了休憩的小广场。

  这座在繁华丝路矗立千年的古城,再一次把荣耀和希望带给这里的人们。

  城中的一方金色纪念碑上,用中俄英三种文字写有“中国政府援助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等字样。

  考古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充分体现了丝路精神。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丝路考古既展示了历史长河中文明交融的辉煌,也为我们保持文明互学互鉴提供了启迪。

  希瓦古城,正在续写这千年丝路文明的佳话。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