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百姓看联播 | 好种子种出好“丰”景

2024-10-07 11:46:32  来源:

  科技下田地,增收添底气。河北新闻联播报道了全省各地“丰”光无限好,五谷丰登粮满仓的消息。这些好品种都是咋培育的?咱们问问鲜食玉米专家高增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资源室主任高增玉:“一个品种从选育到审定需要10年以上时间,有时候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种质材料,我们会跑到专家那里做交换,或者是会议上积极搜集材料。我们最原始的品种冀糯172和冀糯175玉米,它的原始材料是一次鲜食玉米会上,中国农大的教授发放了一些资源,我大概抢了5粒,在5粒种子的基础上,选育了几个自交系。”

  培育新品种竟然靠“抢”?原来好的种质资源来之不易,专家们需要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十几年前,看到鲜食玉米逐渐成为百姓餐桌的“新宠”,高增玉决定培育咱河北的专属良种。为了找到好种子,他全国各地去“追星”,抓住一切机会与业内“大腕”请教交流。搜集资源、组合鉴定、试种测产——培育出鲜食玉米的好种子。

  为了玉米育种这件事,高增玉像只迁徙的候鸟,冬天赶到海南,在三亚南繁基地,播种、授粉、收获、晾晒;夏天回石家庄,这个过程再来一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资源室主任高增玉:“我们可以说一年365天,至少有200天在地里,我曾经一个人搞鲜食玉米育种,搞了三四年的时间。”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作为核心技术攻关的“最强大脑”,农业专家不断为解锁种子“密码”寻找“金钥匙”,让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连接“泥巴地”。咱河北已经组建了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20个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持续强化新品种选育,除了张杂谷、马兰1号小麦这些全国“顶流”,还有高油酸花生、双高大豆、马铃薯等一大批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