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9月27日电 通讯|从译员到创业者——印尼展商的“东博缘”
新华社记者郭轶凡 侯鸿博 赵欢
“这是印尼柚木做的,买一个大的摆件有赠品。”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印度尼西亚参展商甘珍珠正在印尼馆熟练地用中文向前来咨询的顾客介绍产品。
甘珍珠2014年首次与东博会结缘。10年过去,她已由当年的翻译变成带领着10余人团队的参展商。
甘珍珠从小就对中国感兴趣,中学时期在学校学习中文,经常关注与中国有关的消息。在父母支持下,她2014年到广西大学就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当时学校说,东博会需要人来担任助理和翻译,我想可以增长见识,就来参加了。”
热闹的展馆、忙碌的展商、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这些都让初到南宁学习生活的甘珍珠印象深刻。次年,她再次来到东博会,并结识一位经营精美柚木制品生意的印尼参展商。“老板非常看好中国市场,每年都带产品参加东博会,并一直请我来。”甘珍珠说。
2020年,甘珍珠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印尼。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甘珍珠的东博会之旅中断了3年。去年,甘珍珠作为参展商再次来到东博会,代理的是印尼精美柚木制品。
印尼森林资源丰富,柚木制作的装饰品精致美观又价格适中。甘珍珠的不少展品在东博会开展次日就贴上了售罄标签。
第一次参加东博会的刘婷就被甘珍珠售卖的一个装饰狗木雕吸引。她说:“很少见到这种风格的木制品,我准备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丈夫。”
记者采访期间,甘珍珠接待了多位前来咨询做代理商的专业观众。她坦言,东博会这个平台让她认识了各国朋友,日益密切的中印尼合作和畅通便捷的物流让她开启了创业旅程。
十年来,她也见证了东博会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每届都有很多展商和各国商品,变的是管理模式升级和效率提升。”甘珍珠告诉记者,原来参加展会时,需要人工填写很多文件,再等待审批,现在线上就可以快速完成所有申报工作。
甘珍珠说,在东博会举办地南宁,东盟元素越来越多,来创业的东南亚朋友也越来越多,“我明年还会参加东博会”。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