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新疆文物保护者:戈壁荒漠中坚守28年守护长城烽燧群

2024-09-27 09:42: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6日电 (王小军 刘雨珊)在新疆尉犁县东南方向的戈壁荒漠上,古老的长城烽燧如忠诚的卫士般矗立着。28年来,尉犁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吾甫尔·库尔班,在这里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守护故事。

  28年来,吾甫尔·库尔班穿行荒漠、听风踏雪,守护着烽燧。汪志鹏 摄

    踏上守护之旅

  1996年,吾甫尔开启了他与孔雀河烽燧群的缘分。当时,他被分配到尉犁县文物局担任野外文物看护员。刚开始工作时,吾甫尔也曾犹豫过,毕竟这片荒漠无人区的工作环境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最终战胜自我,坚持了下来。

  每天清晨,吾甫尔沿孔雀河北岸一路向东南方向前行,穿过戈壁、大漠、沙滩、盐碱地,来到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查看烽燧外围的围栏是否受到风沙侵蚀的影响,有无出现倒塌等情况。

  “如果有倒塌,就拍照给单位报备,派专业人员前来维修。”吾甫尔说。

  吾甫尔所巡护的孔雀河烽燧群自营盘古城以西沿孔雀河北岸呈东南—西北分布,烽火台间距最小的为5.5千米,最大的为22.7千米,分布线长达150千米。

  孔雀河烽燧群现存的11处烽燧遗迹大多地处无人区,夏季蚊虫肆虐,冬季酷寒难耐,昼夜温差极大,被新疆考古界称为“上甘岭”,属于环境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巡护工作非常艰苦。

  每天巡护前,吾甫尔都会带上足够一天的水和干粮,然后骑着那辆陪伴他多年的旧摩托车出发。

  在炎热的夏季,荒漠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高温常常让他感到头晕目眩。吾甫尔回忆,有一次,他在巡护途中摩托车突然抛锚,而距离下一个烽燧还有很长一段路程。但他没有丝毫犹豫,背着行囊徒步前行。炽热的阳光直射在他身上,脚下的沙子烫得难受,感觉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跨越一道难关。

  吾甫尔·库尔班所巡护的孔雀河烽燧群是新疆保存最完好的一条烽燧线路。汪志鹏 摄

  当他最终到达那个烽燧时,水已经所剩无几,但他还是仔细地检查完烽燧的每一处,才坐在阴凉处休息片刻,补充水分。

    无畏的守护者

  荒原之上天气千变万化,对于沙尘、风雪、洪水等,吾甫尔早就习以为常。

  吾甫尔说:“当地的烽燧是一个一个的单独个体,没有城墙联接。在巡护途中,天气骤变是常有的事。有时遇到大风,沙尘起来就很难判断方向,路全部掩盖以后,根本无法前进。”

  冬天,寒冷的天气给巡护工作增加了更多难度。吾甫尔说,有一年冬季的一场大雪过后,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巡护,积雪没过膝盖,摩托车根本无法行驶,只能步行。

  “在巡护的过程中,我不小心掉进了一个隐藏在雪下的沙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爬出来,继续前往下一个烽燧。”吾甫尔说。

  多年来,吾甫尔不仅仅是一个文物守护者,更是一个文化传承者。他的事迹在当地传开后,许多年轻人对他充满了敬佩。

  他积极参与当地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向孩子们讲述烽燧的故事。“烽燧见证了先辈的智慧和勇气,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如今,曾经的小伙子已慢慢变老。“我这一生就喜欢文物,目前我也在学习文物保护的书籍,以后还要学习研究文物方面的知识。”吾甫尔说。

  游客参观尉犁县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汪志鹏 摄

  2019年,新疆启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项目,为期3年,吾甫尔也参与到挖掘工作中。

  2022年3月31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3年12月29日,新疆首家长城文化博物馆——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开门迎客。

  该博物馆通过文物展示、场景再现、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活化”了各类长城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馆长樊志鑫表示,在这里,长城不再是冰冷的石砖堆砌,一块砖一抔土间,悠悠文脉绵延不绝,熟悉而又陌生的长城,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民众的精神家园。(完)

  


  

  【编辑:付子豪】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