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他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超导研究,用半个世纪把“冷板凳”坐热,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今年83岁的赵忠贤院士和课题组正在讨论铁基超导的最新实验研究数据。
超导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特定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为零的现象,在能源、交通、生物医疗、信息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959年,赵忠贤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低温物理专业录取,从那时起,赵忠贤便与超导结缘。缺少科研经费,超导研究举步维艰,赵忠贤和同事们开始用自制的各种土设备搞起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研究。
1987年,赵忠贤带领团队独立发现临界温度在零下180.15摄氏度的液氮温区超导体,并率先在国际上公布其组成,使便宜好用的液氮替代了昂贵的液氦来实现超导,这是中国在超导研究领域的第一次重要突破。2008年,赵忠贤意识到铁基超导体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材料,带领团队很快将铁基超导体提高到零下218.15摄氏度的最高临界温度纪录,该铁基体超导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赵忠贤带领研究团队在超导研究领域的两次革命性突破,使中国的超导研究从默默无闻到走在世界前列,研究成果两次荣获代表中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而赵忠贤也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虽然今年已经83岁,但是赵忠贤仍奔波于全国各地,推动超导在民生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