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青春华章|在祖国大地上找寻“思政答案”

2024-09-19 19:22:5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9月19日电(记者白佳丽、黄江林)于都河畔、赣南红都,每一抔红土都有关于“红色”的故事。

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一博不仅把这些故事带到了南开大学的思政课堂上,更带领学生走访了各地苏区。

“走过来时的路,感知这条由英烈名字铺成的繁华大道,才能让学生更加受教育。”刘一博说。

  在福建省连城县新泉镇,刘一博给学生们讲课并一同讨论。新华社发

从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毕业的学生工作辅导员,到一名思政课教师,刘一博深知青年学生的思想与需求。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寻找思政课上问题的‘答案’,用这些‘答案’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从而去践行爱国之情,才是重中之重。”刘一博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带着这样的思考,从江西瑞金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到湖南桂东的第一军规广场,再到寻访老红军……2012年起,刘一博就开始带领学生踏上苏区这片红色文化土地,开展社会实践之旅,并积累了大量教学素材。

刘一博的学生马红英,如今已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为了寻找心中的那个“答案”,她曾参与、组织了20多次师生同行红色专项社会实践。

“入学第一课上,我知道了南开大学第一位革命烈士于方舟的故事,不禁深深思考,年轻的他以身许国时的铮铮誓言为何如此坚定?”马红英说,带着这样的思考,她与同学们踏上了“红色之路”。“当有一天,我站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望着面前成片的、碑身只有五角星的无字墓碑时,似乎得到了那个穿越时空的答案。”

代表苏区精神的“红色”,就这样和代表南开大学的“青莲紫”,在思政课上“相遇”,激励着一批批南开学子。

“将学校中的思政小课堂,与广阔天地间的思政大课堂贯通,让教材上的内容,通过实践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让思政课真正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刘一博说。

在南开大学,不仅仅有坚持了十多年的“师生同行”苏区实践。为了让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南开大学在传承“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实践育人模式,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

据统计,近5年来,学校累计支持5万余人次师生组成1万多支“师生四同”实践团队开展实践活动。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就有536支队伍近4500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参与社会实践。

2023年至今,学校在25个省份建立了90余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依托这一载体,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提供“南开方案”,也为学生们提供“思政课堂”。

行走的思政课,不断厚植着青年们的爱国情怀。近年来,一批批南开学子接续奔赴新疆、西藏、甘肃等地支教;每年报名参军,投身祖国强军事业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在乡村振兴的一线,亦有不少南开学子的身影……

“一路走,一路访;一路走,一路思。学生见证历史的变迁,我见证学生的成长。”刘一博说,他将和同事们一起,扎根祖国大地上好思政课,让学生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本领。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