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台海观澜)两岸乡村融合发展 福建三明先行先试

2024-09-09 10:07: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建三明9月7日电 (雷朝良)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这个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落,周边分布着宋、元、明、清古窑址。2019年,台湾民宿客栈协会副会长蔡幸爵带领团队进驻小蕉村,从设计、监工到产业发展,展开陪护式服务。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的网红打卡点。 雷朝良 摄

  “我们用两个月为村民画一份蓝图,再用两年陪伴村民将蓝图逐步实现。”蔡幸爵说。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建设吸引许多台青前来参与两岸乡建乡创合作。在三明,蔡幸爵团队的到来,让小蕉村先后跻身“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小蕉村的变化,只是三明市先行先试推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三明市官方最近提出,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健全常态化、精准化联系服务台胞台商机制,完善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三明乡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升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永安闽台农业(林竹)产业园平台,是三明促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一个发力点。目前,永安闽台农业(林竹)产业园已引入7家台湾合资企业。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告诉中新社记者,园区年产竹木集装箱底板60万立方米,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

  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有全国最大的闽笋交易市场,每年销售笋干1万多吨和春冬笋6.5万吨。在这里,“80后”台青林易达完成了从工程师到“新农人”的蜕变。

  “惠台政策接连出台,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林易达瞅准永安丰富的毛竹资源,引入国际食品加工技术,让本地竹笋拥有更加丰富的品类与口感,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他将台湾卤肉饭风味跟笋结合开发的台式香卤笋、台式酸辣笋、阿嫲酸菜笋等“台式小菜”系列,受到市场热捧。

福建三明永安闽台农业(林竹)产业园内,各种竹产品琳琅满目。 雷朝良 摄

  三明地处闽江之源,有“中国绿都”之称,是朱子故里、客家祖地。当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丰富人文资源,深入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乡村共建共治、交流合作四大融合行动,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模式。

  每年春节期间,清流县台湾农民创业园2000亩樱花次第绽放,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赏樱打卡。樱花园的主人简文通来自台湾新北,“没有当初各级政府的帮扶和清流乡亲的支持,就没有如今的樱花园”。

  近年来,清流县围绕樱花季文旅消费市场,建设提升观光步道、樱花驿站、樱花文化交流基地、瞭望塔等;同时,推出特色美食、流动酒席,增设特色民宿、免费接驳车、樱花印章、非遗体验等,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感。

  如今,简文通开始将樱花园的管理交到儿子儿媳手中。2023年12月,清流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筹建海峡两岸融合乡村振兴促进会,发挥台胞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羊”作用,简文通的儿媳妇李秋银当选首任会长。

  “大陆乡村振兴为台胞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李秋银希望借助老一辈台商的经验,发挥各自优势,将海峡两岸融合乡村振兴促进会打造成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三明现聚焦乡建乡创、农林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举办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等多项活动,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实训基地、大田茶产业海峡融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全力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