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①:中国援建津巴布韦议会大厦内景。
本报记者 杨 讴摄
图②:尼亚比拉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业。
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图③:中津媒体记者在中国援建津巴布韦议会大厦项目现场采访当地员工。
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图④:中津媒体记者在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采访。
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图⑤:中津媒体记者在尼亚比拉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监控室采访。
《先驱报》记者 阿非利加·莫约摄
图⑥:中国援建津巴布韦议会大厦外景。
zimnow新闻网记者 威廉·契科托摄
![]() |
目前,尼亚比拉太阳能光伏电站解决了津巴布韦面临的长期电力短缺问题,中国企业是实现这一成果的关键参与者和贡献者,该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津中建设者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在津巴布韦各地的相关项目上共同合作。
——摘自《先驱报》报道
![]() |
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为津巴布韦民众提供免费的传统中医治疗,已为数千名津巴布韦人提供了有效的医疗服务。
一批批中国医疗队的专家不但为当地民众治疗,还为当地青年医生和学员传授中医技术。
——摘自zimnow新闻网报道
日前,人民日报和津巴布韦媒体“新时代中非合作”联合采访在津巴布韦成功举行,来自津巴布韦《先驱报》、《每日新闻报》、zimnow新闻网等多家津主流媒体的记者参加采访。
中津两国媒体记者赴中国—津巴布韦中医药中心、中国援建津新议会大厦项目、中企承建的尼亚比拉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采访,深入挖掘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当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故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积极呈现两国务实合作的丰硕成果,为推动中津合作贡献媒体力量。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