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被雪山环绕的甘孜县,青稞已经成熟,金黄色等色彩,成了国道317上的调色板。县域内外,20多辆收割机,要在为期一个月时间内,完成13万余亩的青稞收割工作。
青稞,是我国藏区居民主要食粮、燃料和牲畜饲料,也是一些酒类的生产原料。作为高原谷类作物,它们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一般3—5月播种,生产期为100—130天,7—9月收割。乍一看,它们有点像早已被收割完了的冬麦子。
几十亩青稞,人工收割完原本需要半个月左右,如今机械化收割几个小时便可以完成。收割队,大部分来自外地,夫妻档居多,这对河南夫妻搭档便是其中的一对。
彭双双和爱人王明星是职业收割人。他们每年五月从河南出发,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长时令,一路走一路收割,到年底才能回家。两人从重庆来到甘孜县,用了两天,虽然已是第四次来这里,他们依然需要适应高原反应下的生活和工作。彭双双觉得,制作简单的糌粑像河南的炒面,但两人总归吃不惯。无论行途还是饮食起居,两个人相互照应,一切以安全为重。
彭双双、王明星吃喝住,在车上,他们的打拼是其他外地车队成员生活的缩影。完成这里的工作,他们将前往湖北、湖南、陕西汉中,将继续见证着一路的丰收。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