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今日处暑: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2024-08-22 12:07:19  来源:科技日报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北京时间8月22日22时55分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图片


古人以五日为候,每一节气均分三候,称七十二候,反映了各节气中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处暑节气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古人认为到了初秋,鹰开始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谷物开始成熟。


鹰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在动物学上属于猛禽,是草原民族崇拜的神鸟。猎鹰与古代贵族生活紧密相连,唐代不仅出现了胡人托举猎鹰的壁画,在墓室里骑马狩猎俑中还有手持鹞隼者,生动描绘了当时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


图片

懿德太子墓架鹰戏犬图。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件藏于湖南博物院的岳州窑架鹰胡人俑,就生动地展现了唐代饲养猎鹰的场景。此俑立于方板上,头戴幞头,深目高鼻,有浓密的络腮胡,穿圆领窄袖长袍,腰系带,脚穿靴。胡人俑头微侧向右边,左臂屈肘手上抬、架一鹰,鹰与主人目视同一方向,右手自然下垂。


整件陶器保存完好,无缺损断裂,材质本身强度也相对较高,看起来并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保护,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图片

原图来源:湖南博物院


对于出土的陶制文物而言,无论完整还是残缺,都存在一种潜在的“健康”隐患——盐害。这里的盐并不是厨房中日常使用的食用盐,而是在文物埋藏过程中从土壤进入陶器孔隙的各类化合物,比如硫酸钙、硫酸钠等。这些盐类在陶器中不断富集,在器物被发掘出来之后,随着温湿度的改变就会重新从器物中源源不断地析出,或者与保存环境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诱发二次伤害。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会撑破陶制文物中原本的孔隙,破坏其强度,另一方面会在表面形成结晶,严重影响表面其他纹饰的保存。


因此,各类陶制文物在出土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脱盐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使用去离子水直接长时间浸泡,让内部的盐分充分溶解出来;另一种方法是给文物“贴面膜”,在局部使用传统的宣纸作为吸附载体,配合去离子水,一点一点对划定区域的盐分进行溶出处理,使器物内部的可溶盐类转移到器物表面的纸浆上,并且在敷纸上结晶,这样涂敷一次纸浆,就排出一部分可溶性盐,反复操作若干次后,即可除去可溶性盐。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更多新型材料被引入文物的脱盐处理中,比如在传统的纸质载体基础上,结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可以更有效地对盐害进行处理。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