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宁夏吴忠:早茶文化衍生早茶经济

2024-08-18 19:25: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吴忠人的一天,往往是从喝一杯养生清心的八宝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早茶牛肉面开始。

吴忠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坐落于黄河之滨,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吴忠现有常住人口139.91万人,有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36个民族。

吴忠人喝早茶的习惯是“先喝茶吃面点,最后吃拉面”,先喝的茶则是八宝茶。近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宁夏集中采访活动在吴忠打卡宁夏非遗“刘三朵”八宝茶。

宁夏刘三朵八宝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薇介绍,“刘三朵”八宝茶始创于1861年,历经5代传承,现已是宁夏非遗项目,成为行业标杆。八宝茶的源头是唐宋时期的宫廷御用茶。明人邱浚称:“自唐室回纥以马易茶,盖西北人嗜茶,有自来矣。西北多乳酪,乳酪滞肠,而茶性通利,能荡涤之。”

吴忠人一直保持着喝茶的习惯,这与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分不开。吴忠人喜食牛羊肉,热茶有清油除腻之良效。加之八宝茶中样样都是宝贝,喝起来香甜可口,实为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养生茶”。“八宝茶里有南方的茶叶、芝麻、桂圆,有北方的红枣、沙枣,可以说它就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融合的一碗茶。”杨薇说。

“灵州碧岩下,荑英初散芳”,唐朝诗人武元衡的诗句,印证了早在唐朝当地人就有喝早茶的习俗。元代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中也记载了吴忠人制作油香、麻花等面点的方法。魏晋、唐代和明清时期,茶的饮法、成分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逐渐发展成如今的八宝茶。

吴忠早茶的另一个亮点是牛肉拉面。牛肉拉面起源于兰州,但善做美食的吴忠人在牛肉拉面的基础上融入了地方特色,并融合创制出刀削牛肉面、炒拉面等多种独特吃法。

吴忠食名轩店长吴涛向记者介绍,牛肉面的特点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一清”指汤清,“二白”指萝卜片白,“三红”指辣椒油红,“四绿”指香菜、蒜苗绿。从外形上看,吴忠牛肉面有大宽、中宽、小宽、二柱子、三棱子、一细、二细、三细、毛细、毛粗等10余种。毛细是牛肉面中最细的一道面,共拉8手就可以成型。大宽则是最宽的一道面,拉3手即可成型。

近年来,吴忠市以早茶为牵引带动餐饮业加快发展,推出“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打响“游在宁夏 吃在吴忠”品牌。吴忠早茶成为吴忠餐饮代名词、城市形象新名片。

吴忠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吴忠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制定发布22项早茶团体标准,助推早茶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以杜优素、刘三朵、西鲜记等为代表的餐饮类品牌集群,为吴忠早茶优质食材提供保障。

吴忠早茶的烹制方法充分吸收了京菜、鲁菜等菜系的特色技艺,无论是牛肉面、面点,还是小吃小菜,每一道面点菜品都历经了时间的打磨。每一家老字号企业、早茶示范店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烹饪技术由简到繁,炒、爆、扒、烩、烧、煎、炸以及拔丝、蜜汁、挂霜等特色技艺无所不包。

吴忠人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特点也体现在早茶文化之中。吴忠早茶美食以北方菜品为主,融合广式早茶、扬州早茶的精细风格,从最初的“老三样”“新三样”发展到如今的八宝茶、牛肉面、羊杂碎三大基础品种与面点类、小菜类、牛肉类、流食类、茶饮类五大系列200多个主要品种。

由此,吴忠早茶声名鹊起,并赢得了“南有广式早茶、北有吴忠早茶”的美誉。目前,吴忠拥有“中华老字号”3家,“宁夏老字号”5家、“中餐特色美食”企业12家、“中餐特色美食”57道。

曾经,吴忠早茶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过早茶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业融合能力不强、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吴忠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消费促进科科长丁学宝表示,2022年,为破解吴忠早茶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吴忠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牵头,组织《关于促进吴忠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草案)》起草组成员赴江苏扬州、泰州、南京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餐饮单位、行业协会等方面的建议。

在各方助力下,由吴忠早茶文化衍生的早茶经济,已成为促进吴忠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助推器。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早茶餐饮门店达787家,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共接待游客13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9%和62%。

“吴忠早茶带动就业两万余人,其中有一半是外地人,有效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吴忠早茶兼收并蓄、融合南北,体现了吴忠餐饮文化厚重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创新,是吴忠各民族长期以来交往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丁学宝说。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