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
来自广西南宁的11个“小砂糖橘”
到东北游学的画面“萌化”全网
引发“尔滨”与广西的频频互动
广西的砂糖橘、沃柑等水果
免费赠给东北“老铁”
黑龙江的蔓越莓
免费赠送南宁“老友”
东北和广西互相喊话
不少景区放出免费“大招”
人员互访、文化交融
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仍在不断的互动中
持续升温
↑1月5日,在从漠河开往哈尔滨的K7042次列车上,“小砂糖橘”在展示自己包的饺子。新华社发(徐率 摄)
↑1月5日,从漠河开往哈尔滨的K7042次列车的列车长赵梓贺在餐车带“小砂糖橘”体验包饺子。新华社发(徐率 摄)
↑1月5日,从漠河开往哈尔滨的K7042次列车的列车长张勇在餐车给“小砂糖橘”端上饺子。新华社发(徐率 摄)
↑1月6日,从漠河开往哈尔滨的K7042次列车的列车长张勇免费为“小砂糖橘”们提供爱心早餐。新华社发(徐率 摄)
↑1月6日,在哈尔滨极地公园,来自南宁的“小砂糖橘”与企鹅互动。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1月6日,在哈尔滨极地公园,来自南宁的“小砂糖橘”与企鹅互动。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1月8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附近的一处商场,市民展示领到的广西砂糖橘。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1月8日,在哈尔滨金安国际购物广场,来自广西的演员在表演。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1月6日,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分选蔓越莓鲜果,准备发往广西南宁。新华社发(李拥军 摄)
↑1月7日,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分选蔓越莓鲜果,准备发往广西南宁。新华社发(李拥军 摄)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蔓越莓种植基地,水中的蔓越莓鲜果聚集在一起(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在水中采收蔓越莓鲜果(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1月6日,在黑龙江省抚远市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将蔓越莓鲜果装车,准备发往广西南宁。新华社发(李拥军 摄)
↑1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一处蔓越莓领取点,市民在排队领取黑龙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1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两名东北姑娘为市民发放黑龙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1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一处蔓越莓领取点,工作人员在展示黑龙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1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一处蔓越莓领取点,市民品尝领到的黑龙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1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市民排队领取黑龙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1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来自东北的演员在演唱赫哲族歌曲。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1月11日,在广西南宁一处蔓越莓领取点,市民展示领到的黑龙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1月11日,东北游客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沃柑基地参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1月11日,东北游客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沃柑基地感受南方的热情。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1月11日,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沃柑基地工作人员教东北游客采摘沃柑。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