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在“浙”里看见美丽乡村(组图)

2023-12-28 17:09: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处处山水诗,村村写意画。”互联网上,浙江的农村自带流量。看到完善的基础设施、整齐美观的民居、惬意的生活环境,不少人感叹,“这才是向往的田园生活!”浙江的农村为何令人惊艳?日前,“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调研采访团走进浙江温州、台州等地的乡村,一探究竟。

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掠影(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掠影(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其实,浙江很多农村地区也不是天生的“绿富美”。20年前,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还很穷,为了谋生,不少村民到国外去闯荡;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也只是个小渔村,村里没有其他产业,村民只能以打鱼为生;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村里一穷二白,村子一文不名;而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更是穷得叮当响,家家户户打石板,很多村民不幸患上了矽肺病。

  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一隅。村子地处海边,为了防洪抗台,村民们曾用石头砌房,房子之间也挨得很近,所以当地有“路像裤腰带,瓦片石头盖”的说法。(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内的雕塑,展示了过去村民打石板的情景。(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俗话说,穷则思变。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自此之后,从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到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再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一项项措施下,浙江万千乡村完成美丽蝶变,展开了一幅幅村容整洁、创业增收、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壮美画卷。

  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一隅,一眼望去,白墙黛瓦,一排排整齐的民宿沿街伫立,几乎家家户户门前有树有花。(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温州市洞头区东岙村沙滩一隅(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如今,驿头驿阳村改善了基础设施,开设了5G云诊室,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看病拿药;东岙村修复沙滩,摇身变为“网红村”,让碧海蓝天也成为金山银山;塔后村美化环境后,打起了康养牌,并借音乐节等活动“出圈”,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后岸村则从“卖资源”走向了“卖风景”,在体育产业的带动下,探索出一条共富新路径。

  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的5G云诊室,村民在这里刷医保卡后,可以测量血压、心跳、脉搏等常规数据,还可以远程视频问诊,自助到药柜里取拿常用药品。(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之江大地成为现实。2002年的浙江,仅有约4000个村庄环境较好,其余3万多个村庄的环境普遍较差。而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已有90%以上的村庄达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0133元)高17432元。

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的音乐舞台(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12月17日,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的体育馆内,不少人正在打门球。(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步履不停,未来已来。据了解,在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浙江省已大力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未来乡村建设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方向,到2025年,浙江省计划建设1000个以上的未来乡村。


编辑:吴明富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