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特色产业让“冬闲”变“冬忙”

2023-12-28 11:12:55  来源:我看邢

种、管、秋收、冬闲”这是过去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

时下已是隆冬时节,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并没有选择“猫冬”。温室大棚草莓采摘、食用菌深加工、莲藕特色种植……农民告别了曾经的“冬闲”传统,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冬季产业增收路上,书写着崭新的“冬忙”致富经。

颗颗“红颜”果,甜蜜果

12月27日上午,在邢台市南区康屯村的小吴生态采摘园内,一个个草莓大棚内生机盎然,绿油油的叶子间点缀着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实,草莓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


“这几天气温回些,天天都有人专程过来采摘,尤其到了周末,带着孩子、伴着亲友,大棚里更为热闹。”草莓采摘园负责人吴志锋一边蹲下身子一边说,“很多品尝过我们草莓的顾客觉得味道好,又过来采摘,成了回头客。”

为迎接丰收季,这段时间,吴志锋每天8点前都会来到大棚给草莓除杂草、理枯叶。“我目前有3个草莓大棚,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每亩草莓的产量达到了近5000斤。”吴志锋的大棚内种植的品种以“红颜”为主,相较于普通草莓,“红颜”个大、饱满、甘甜,具有丰富的味道层次,很受消费者欢迎。


吴志锋大棚中草莓的成熟周期大约为三到四天,在六月温度升高之前,都属于草莓采摘的旺季。他种的草莓不施农药,是纯天然绿色水果。“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是越来越多的顾客能吃到我们种植的绿色、安全的草莓,我也觉得非常充实快乐。”吴志锋看着一颗颗“红颜”果,红在眼里,甜在心里,每一口都是冬日的“莓”好。


在销路方面,吴志锋采取了线上+线下多种方式。除了市民采摘外,他还与当地多家商超合作,将草莓销往更多地方。此外,还可以在线上预约,通过快递进行发货,进一步扩大了销售渠道。

“藕遇丰收季 “莲”通好钱景

夏采莲子冬挖藕,眼下正是莲藕丰收采挖季。


12月27日上午,走进经开区沙河城镇九铺村的莲藕种植基地,采藕工正身穿防水衣、手持莲藕挖采机,在水底略微摸索,一根根洁白丰腴的莲藕露出水面,很快在浮板上堆成了小山,清洗分拣、称重、打包、运走,现场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我们村200多亩水域种植莲藕,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亩产值近2万元。从12月份开始,每天都有工人来帮忙采摘,再经过筛选、分类、清洗,直接与商超对接进行售卖,效益非常好。”提起莲藕种植效益,九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韩东东信心满满。他介绍,目前该村种植的200余亩清水九孔藕,跟南方种植的七孔藕区别很大的。这种藕不仅抗病、抗冻、适应性强,而且品质更好。


莲藕种植产业的兴起,也为村里及周边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在这里打工离家很近,活儿也轻松,每天能挣100元,还能接送孙子上下学。”该村一村民表示。


近年来,市经开把莲藕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采用“村集体+农户分红”利益联结模式,持续做大做深特色产业,打造集中成片的标准化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香菇迎丰收 菇农采收忙

12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信都区南沟门村的香菇种植基地,走进香菇大棚内,湿润的空气与菇香交织,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然的宝藏之地。一排排食用棒错落有致,香们竞相钻出,有的傲然独立,有的紧紧依偎,透出一股鲜活的生长气息。菇农们穿梭其间,双手忙碌地采摘、分拣,一片繁忙景象。

“我们村从2020年开始种植香菇,总共种植了84个大棚,香菇从11月份成熟以来每1个月左右可以采摘一茬,采摘期可以延续到明年4月底。”沟门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英介绍道。


据了解,南沟门村自2020年建起了香菇大棚、香菇菌棒加工厂、冷库、烘干车间等设施,成立了南沟门农业开发公司棒加工和香菇种植、收购、冷藏、深加工、销售为一体,发展香菇种植产业。

为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该村还建成3500平方米的制棒厂,安装8条菌棒生产线,实现棒自动化,年产400棒;先后建成2座冷库,总储藏能力达2000吨,保证高品质新鲜香菇供应;注册“沟门”“太菇”两个商标,叫响本土农产品品牌。今年以来,84个香菇大棚培育的菌棒增加到327万个,平均一个菌棒能生产两斤半的鲜菇,采收香菇总量预计400多万公斤,产值预计2000万元。


近年来,信都区引导山区乡村发挥本地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做足“特色”文章,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带动更多农户实现“不用出远门,家门口致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目前,信都区发展香菇、蘑、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种植320余亩,预计年产量4500余吨,年产值超过3500万元,带动2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