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
土为本,万物生。耕地作为孕育粮食的“载体”,只有耕地面积、质量有保障,粮食安全才有保障。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从中可以看出,耕地面积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是粮食稳产丰产的根本所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从出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一系列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采取了“长牙齿”的硬措施,让法治更严密、监管更严格、问责更严厉。实践证明,严守耕地红线,这个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一头牵动着14亿多人的吃饭大事,另一头牵动着国家的粮食安全。近年来,我们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时刻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牢牢守住了耕地这个粮食安全命根子。尽管如此,部分地方耕地乱象仍时有发生。比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3年已集中督办交办66件耕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截至目前,66件问题线索已全部办结,共追责问责746人,其中204人为地方党委、政府或部门“一把手”。凡此种种,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及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由此可见,谁在耕地保护上“冒泡”“投机取巧”,都会在法律法规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今天的耕地,明天的饭碗。当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耕地保护任务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让每一寸土地都承载希望、每一寸土地都担负重任、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新的希望,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我们只有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让每一寸农田都不撂荒、不舍弃,保护好、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把更多“望天田”变成“吨粮田”,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确保粮食在任何时候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让大国粮仓根基越来越稳固,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