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中国角于当地时间6日举办了“海洋负排放助力全球碳中和”边会活动,联合国代表和多位中外学者就如何通过海洋负排放实现碳中和进行了充分交流。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累计吸收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量的近40%,为抵御气候变暖对人类和生物圈造成的灾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海洋负排放标志着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全球危机,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
在6日举办的中国角边会上,中国科学家将“微型生物碳泵”原创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提出了陆海统筹减少陆源营养盐排放增加近海富营养化海区的负碳排放、利用海水养殖区通过人工干预实现综合负排放最大化,以及利用污水处理厂进行低成本、安全有效的海水碱化负排放等现实可行的海洋负排放“中国方案”。
生物海洋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焦念志:我们中国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要把这个特色优势用起来,贡献于有全球共识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事业。这就需要我们首先把科学用好,把基础打好,搞清楚这些过程机制,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合理合情合法有效地开展海洋负排放,增加碳汇吸收二氧化碳,来减轻气候变暖的效应。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 彼得·汤姆森:我们关注的全球海洋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局限于一两个国家,地球的健康取决于海洋的健康,目前海洋的健康状况正在明显下降,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修复,我很高兴中国正积极参与其中。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