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这就是,长三角!

2023-12-02 10:56:08  来源:

  长江

  从青藏高原发源

  一路向东奔腾万里

  突破了江淮丘陵和江南丘陵后

  在行将入海之处

  孕育出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

  这片区域

  被网民戏称为“包邮区”‍‍学名则叫作“长江三角洲”

  1灵秀江南冲积平原开阔平坦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水汽随季风长驱直入雨水和泥土

  在此创造出温润的江南锦绣

  这里河湖纵横风光秀丽惹人醉

新安江“山水画廊”

钱塘江“天下第一潮”名贯古今中外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

秀美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风光旖旎

  这里

  山水相连

  引得文人流连忘返

黄山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

九华山被称为“莲花佛国”,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

天姥山让李白心驰神往

史称“东南第一山”的雁荡山

  这里

  风雅流淌让人心生向往

苏州园林

徽派建筑

江南水乡乌镇

上海建筑石库门融合了江南建筑的风格

  都市弄堂园林水乡江南骨子里就细腻温润

  吴风越韵也好徽派海派也罢江南文化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记和纽带这是长三角“文化基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

  2民康物阜

  你肯定听过这些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没错都在这里!

  如今的长三角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更是大都市的聚集地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站在和平饭店的露台,看上海滩的发展与变迁。新华网 吴恺 摄

  先说上海

  早在20世纪30年代

  便成为远东金融中心90年代开发开放“浦东”两个字,代表了无数的奇迹

  从江南小镇的安静温婉

  到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从国际化港口的往来忙碌到现代大都市的时尚摩登数不尽的繁华道不尽的传奇

  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这些你追我赶的地标标注了上海的“新高度”

它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是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再说说江苏这里可不只有苏州园林

  从前说太湖附近州府一带丰收便足以供养天下人如今江苏被网友更为精炼地概括为3个字“苏 大 强”它是中国第二经济大省

  制造业强省

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总共就13个地级市13个都在全国经济百强市行列

  现在人们提起浙江

  多半会想起高歌猛进的互联网产业和特色鲜明的数字经济但别忘了这里还有着雄厚的民营经济基础

到底有多牛呢?!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位于山旮旯里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既不沿海,又非交通枢纽却成了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

  最后说说安徽

  “最牛风投城市”合肥知道吧就是安徽省会从京东方、长鑫存储、科大讯飞到大众、蔚来、比亚迪发现一个便成就一个

  国家航天局将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设在这里12个大科学装置布局这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将本土外全球首个研发中心落户这里50家世界500强企业奔赴这里超3000亿元规模基金丛林诞生于这里

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特别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安徽已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产业地标今年上半年全省GDP总量再次进入全国前十

  活力发达的经济使这片土地生机无限

  2022年长三角8个地级以上城市入围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1/3全国百强县“风云榜”长三角占据“半壁江山”

  3通江达海

  长三角江海交汇、河湖相通之地巨量的物资和人员在此可通往四面八方

2月16日,货船行驶在京杭大运河江苏宝应段。新华社发(沈冬兵摄)

  旧时长江串联东西大运河从长三角起连接了富饶的华北平原与江南水乡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彼时的中国南北

  而如今这里过江跨海,修桥铺路从长三角你可以去往整个世界

杭黄高铁

  有多快多方便呢?这么说吧上午你在安徽黄山市欣赏皖南古村落中午你就可以去到浙江杭州欣赏西湖美景高铁不到俩小时就能带你从黄山到杭州

拼版图片:上图为5月31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宏村风景(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下图为6月4日拍摄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位于长三角的杭黄高铁

  沿线分布着黄山、千岛湖、西湖等数十个5A级与4A级风景区串起了名城、名湖、名江、名山

  在长三角地区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高铁线路辐射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 新华社发

  如果你下午又去了江苏看苏州园林晚上想去上海外滩看夜景不想坐高铁动车

  也不会开车没事,你可以坐地铁去

6月24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并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无缝换乘,长三角核心城市间首次实现地铁系统跨省互联互通,进入地铁同城化时代。

  当然开车也能一路通达

  如果早上7点出门沿着江苏苏州吴江大道向东一直开

  8点多就能到达上海青浦

  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密集通畅

  截至2022年底

  总里程已超1.6万公里

(不愧为“基建狂魔”

  

  傍晚时刻的上海立交桥。新华网发  田横 摄

  除了“轨道上的长三角”

  “公路上的长三角”这里还在推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

6月2日,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米歇尔卡佩里尼”轮在拖轮的助力下缓缓靠泊。蒋晓东 摄

  通江达海承南接北连接东西

铁路、公路、航道、机场、轨道……如今的长三角是全国交通最便捷的地区之一(生活在这里可真是天地任我逍遥了

  4创新高地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

  有这样一段描述

  “一团耀眼的白光从山脉尽头升起……”

  太空飞船核聚变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如同太阳

  利用核聚变等技术

  人类走出地球走向了广袤宇宙

  核聚变是太阳发光发热的能源来源

  可以说,万物生长

  依靠太阳

  那如果人类自己造一个“太阳”呢?

  嘿嘿

  这里已经在造啦!

  今年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再次刷新了人类探索核聚变能源的极限

  你或许不知道

  EAST装置上有核心技术200多项

  专利2000余项

  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

  “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

  尖端技术于一炉

  而这些仅仅是长三角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一角

  

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察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杜宇 2022年10月17日 摄)

  你可能会问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能吃还是能喝?放心吧确实不能吃也不能喝

  但是能赚钱啊!

  安徽合肥有一条“量子大街”短短几百米汇聚了几十家量子企业量子计算机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一个个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出在“量子大街”落地转化为产品

  得益于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科技供给在这里你能听见世界量子产业的新脉动

图为超导量子计算机。新华社记者陈诺 摄

  再看一组数据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共有22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百强长三角地区有4个

  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合肥分别位列第6、第13、第14和第55位长三角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创新动力的主要引擎之一

  

在位于浙江诸暨市店口镇工业区的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工人在检测产品(徐昱 2022年9月27日摄)

  雄厚的制造基础蓄势待发的创新策源能力伴随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高地转变长三角将努力改变世界产业版图和创新版图

  5开路先锋

  把时光拨回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一幢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旧式石库门建筑楼下的客厅里一群年轻人围桌而坐他们神情激动,讨论热烈

  晨曦下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华网 吴恺 摄

  他们干的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因为他们正在讨论的内容是成立中国共产党他们正在谋划的是新中国的明天

  在浙江嘉兴百余年前

  红船在这里起航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展示领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15年7月8日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启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长三角地区自始至终都在引领改革风气做国家的开路先锋

  如今全球逐浪数字化产业长三角地区又成为全国领跑者数据显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近三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全国占比分别为3/5和1/3左右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地跨沪苏浙皖如今它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大江奔涌生生不息

  在黄浦江畔

  太湖之滨

  在钱塘江边

  八百里巢湖之侧

  有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沃土

  这就是,长三角!

编辑:孙建胜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