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独家 县区 小记者 教育 医疗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网 数字报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丨菜市场里遇见“老廊坊”

2023-11-23 12:49:53  来源:冀云


菜市场里也能体验非遗文化?咱去廊坊广阳看一看。

“今天上这来买菜,听说三角地•非遗市集文化广场正在表演文艺节目,一会儿我就过去看看。”廊坊市广阳区银河北路街道空中花园社区移动小区的居民王春生说。


居民们在三角地•非遗市集文化广场观看快板表演。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老天桥、火车站、老槐树、鸿升号……一幕幕“老三角地”的复原场景让王春生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天津快板、京剧《沙家浜》、葫芦烙画、宋代点茶……买个菜的功夫,王春生不仅欣赏了很多非遗文化,还学习了快板、点茶技艺,让他大开眼界。


廊坊市民王春生(右)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打快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我们家离这很近,几步道就到。看到这个葫芦烙画,非常新鲜。点茶以前没见过,这是头一回,上面还能写字儿,非常好。”王春生说。

近年来,全省各地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在艾禾丰农贸市场里的三角地•非遗市集文化广场成了附近居民遇见“老廊坊”品味历史的“文化客厅”。


市民观看京剧《沙家浜》选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祝雪娟 摄

三角地是廊坊的发源地,承载了几代廊坊人的记忆。而廊坊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艾禾丰农贸市场就坐落在“三角地”,这里以“老三角的情景再现”方式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沉浸式探寻传统非遗的体验空间。

2005年,三角地•非遗市集文化广场发起人张程杨坐着绿皮火车来到廊坊创业,吃的第一顿饭就是在三角地的华益酒家。打拼多年,内心的文化情结让他一直想做一个独具廊坊特色的新地标。

张程杨说:“我经常去走访一些非遗传承人,周六日把他们请过来,为我们周边的市民表演一些非遗传统项目。目前免费为广大市民开放,为大家提供一个交友、看节目、休息的场所。”


在廊坊市广阳区郭宝艳曲艺家工作室内,郭宝艳与自己的学员彩排京东大鼓节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通讯员 孙宝宇 摄

在廊坊市,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不光菜市场里有,城市商圈、特色街区、大型社区等公共场所里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廊坊市广阳区吴宗正民间艺术家工作室内,吴宗正正在制作葫芦烙画《十二生肖》。长城网·冀云客户端通讯员 孙宝宇 摄

中共廊坊市广阳区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芦晓腾告诉记者,广阳区创新拓展城乡人文公共空间,创新打造了一批融合艺术展览、文化活动、非遗展示等服务的特色市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结合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将艺术家们请到这些公共空间,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廊坊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天桥成为过街和跨越铁路的主要通道。未来,“三角地”四期项目还将着力打造老天桥文化,让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更有“人气”。


编辑:雷伟
河山新闻
移动客户端
张家口日报官方
微信“张小全儿”
张家口新闻网
官方微博
抖音扫码
关注@张家口NEWS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张家口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张家口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张家口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313-2051987。